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世界关注中国设抗战纪念日 日媒称安倍失信
• 2014-02-28 • 来源:环球时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27日通过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抗战历史第一次以法定形式走入普通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日本媒体用“极为罕见”描述这两个纪念日带来的心理冲击,称这是中日关系整体恶化的“新火种”和让首相安倍“失信于世界的便捷途径”。韩国媒体表示,中国近期对日本一边倒地强硬,照此下去,不排除北京在对日关系上采取“大破大立”政策。安倍27日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拜鬼问题上诡辩。“日本越是否认,世界越会记住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韩国《东亚日报》的这个警告在欧洲舆论场得到呼应。法国《回声报》说,安倍拜鬼后,似乎一夜之间,国际社会开始突然发现,他鼓吹的“民族主义”实质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翻案。

 

 中国改变“被动防御”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香港《文汇报》以“76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为题报道说,作为第一个提出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原全国政协委员赵龙,获知他等待9年的提案终变成现实时说,“虽然迟来了一点,但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文章说,当年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前仅剩10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且体弱多病。85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表示,“我没有多少文化,但以后,世界上都会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悼念活动了”。

德国“观察家”网站27日评论说,中国战胜日本侵略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纪念日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意志,提醒民众不要忘记历史,维护和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纪念日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实现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英国广播公司(BBC)评论说,中国用立法形式确立这两个纪念日,消息引来中国网络一片赞誉声,有人说这是理性爱国的开始。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苏智良接受BBC采访时称,中国开始注重爱国主义的国家仪式,这实际上是爱国的制度化和常规化。对于现代民族国家来说,仪式的象征意义对于形成和加强国家意识至关重要。每年举行这样的仪式,会让青少年从小就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奥地利《标准报》称,在历史问题上,中国正吸取教训,改变防御性的“被动角色”,更积极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负责人27日在决议通过后发表谈话,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日本一些势力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敦促日本领导人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纠正错误,改弦更张。

“这是中国外交上的又一重要举措。”俄罗斯远东研究所专家拉林对“俄罗斯之声”表示,中国此前同俄罗斯就2015年联合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达成一致。俄中两国在强调二战成果不可更改上立场一致,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决定采取措施,不给日本为本国军国主义翻案的企图留余地,支持地区和平和稳定。拉林认为,设立两个纪念日显然是在向日本施加心理压力,提醒日本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并向世界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正重新抬头。美国《商业周刊》称,中国对日本拒绝就争议岛屿谈判深感愤怒,公祭日则是激化事态的捷径。通过设立公祭日,中国政府能找到一个长期存在的正式场合,去强调日本过去的罪行乃至当前安倍及其民族主义盟友制造的威胁。

日本舆论对中国设立两个纪念日心态复杂。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中国将日中关系“火种”的历史问题上升到纪念日层级。中国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决定采取“持久战”的做法,通过使用“历史牌”来不断动摇安倍政权。日本广播协会(NHK)评论称,中国正向国际社会强调“日本试图颠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旨在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孤立日本。《朝日新闻》评论称,中国将中日间的历史事件发生日作为法定国家纪念日“极为罕见”。该报引用日本外交人士的话警告称,“中方要转向敌视日本整体的政策”,日中关系将会因此陷入整体恶化。《产经新闻》称,在这两个“增大反日情感”的纪念日,恐怕会对在华日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日本人有影响。

韩国《今日亚洲》27日报道称,最近中国政府对日外交可谓“强硬一边倒”,中国国内甚至出现“对日绝交”的说法。中国采取实质性行动,在历史问题上“以正视听”。26日,多名二战被日本强征的中国劳工在北京对日本相关企业提起索赔诉讼,这一做法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中国还连日表示对日本储存大量武器级钚和铀的不满。3月下旬即将召开第三届世界核安保峰会,中国政府的批评声音可能在会议上达到高峰。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2014英国教育及签证信息发布会在京举办
调查称中国人购全球近半奢侈品 消费千亿美元
世界关注中国设抗战纪念日 日媒称安倍失信
印尼上千岛屿26年后或因海平面上升消失
海外存量超过万亿 人民币加速走向储备货币
亚努科维奇将于今晚在俄罗斯举行新闻发布会
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4月16日开幕
《纸牌屋》酷似“白宫甄嬛传” 中国元素增加
法外长受聘南开全球治理首席教授
韩拟与中国开发微尘预警系统
微画册更多
NO.5《马年说马》
    公元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即十二年肖之马年。马伟岸健硕,奔跑迅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欣赏马豪壮与雄健的体魄,更赞美它忠诚与坚韧的品格,因而赋予它美好的寓意。
专题导航更多

2013年时事盘点

2013年,随着经济增长回落到中速和新一轮改革的开启,中国在经济上保持持续平稳发展,中国的市场和社会更加开放,政治、民主法治将取得很大进步,民生获得更好改善。

斗士不朽

纳尔逊·曼德拉于12月5日逝世,享年95岁。这位南非前总统曾指引他的国家,渡过了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的那段惊心动魄的过渡时期。

嫦娥三号探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
习近平出访拉美三国并赴美会晤奥巴马
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