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人民日报:以人为本应着眼“法定权利”
• 2013-08-12 •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在法治国家,强调以人为本,意味着应以人的法定权利为本,而非对所有个体诉求的一律满足

个体意识,以及公民个体在法律层面表现出的权利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考虑问题、解决纠纷的出发点。同时,也有一种不当的理解在侵蚀真正的法治精神,即认为个体意识就是对所有个体利益的维护,而权利意识就是可以主张任何利益诉求,甚至认为这才是“以人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纠纷进入高发期,这种不当的理解正在破坏法治的底线,亟待从观念层面进行清理。

在法治国家,强调以人为本,意味着应以人的法定权利为本,而非对所有个体诉求的一律满足。在价值多元的今天,每个公民的愿望和诉求纷繁复杂、具体多样。细察之,愿望有合理的与不合理的,有共同的与个别的,也有合法的与不合法的。“以人为本”应当以公民“合法的愿望”为本。法治国家中,“合法的愿望”是被法制化了的,表现出来就是“法定权利”。它不包含违法的利益,也不包含非法的利益。公民通过违法手段获得的违法利益,不仅不应予以保护,反而应该严厉打击。

以很多地方政府都感头痛的拆迁补偿问题为例,毫无疑问,公民有因拆迁而获得补偿的法定权利。但是,如果个别公民无理无据地漫天要价或反复要价,则很可能逾越了法定权利的界限。有的地方政府出于“花钱买平安”的心理对这些主张一概予以满足,尽管解决了一时一地的问题,却为日后留下更大隐患。因为,以纳税人的钱超标准、无原则地补偿个别人,是对多数人的不公平。坚持既定的、制度化的标准不动摇,既是对法治的尊重,也是对多数人法定权利的真正保护。这种坚守法定权利的思维,就是一种基本的法治思维。

法治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无条件地、不加区别地满足公民所有的愿望。从法律视角来探究,有的愿望可能出于私欲,属于“不当诉求”;有的愿望可能于法无据,属于“无端诉求”;有的愿望则可能于理不通,属于“无理诉求”。一个政策,一项举措,不可能满足各个群体,也不应该满足这些“不当”、“无端”甚至“无理”的诉求。强行满足诸如此类的“愿望”,意味着只能采取某些违法违规的方式,不仅无法消弭旧的矛盾,而且必定引发新的纠纷。

法治视角下的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公民的法定权利,准确地分清各方当事人的法定权利,这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以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责任分配为例,公共交通道路作为一种公共财产,机动车和行人都享有平等的使用权,而“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规则,就是确定双方法定权利的依据之一。在社会生活中,过于情感化地宣称行人相对于机动车的弱势地位,片面强调机动车的法律责任,某种程度上是对法定权利的模糊化处理,不利于法治文明的构建。

法治是一种制度文明,也应当成为落实以人为本的制度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公民的法定权利是其出发点、着力点和归属点。各级政府要根据职权法定原则,以保护公民的法定权利为中心严格依法行政,真正保障合法利益,拓展公民合理利益,不放纵不法利益,更不滋养违法利益。公民个人也应依据其法定权利,通过法治途径和法治方式主张其合法利益,提出正当诉求。

(韩春晖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人民日报:以人为本应着眼“法定权利”
西藏昌都地区交界发生6.1级地震
印度和巴基斯坦边防军之间发生枪战
斯诺登父亲称已获俄签证 将赴俄看望儿子
2013年国际军控论坛即将在京召开
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落幕
岷县漳县6.6级地震致甘南损失逾22亿元
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第一时间依法果断处置
“营改增”试点扩至全国 预计减税1200亿
“全球老虎日”野生动物保护在行动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启航·中国梦》
  中国公众真切看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新气象,感受到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正大步走来,一个振奋人心的美丽“中国梦”正舒展卷轴。
专题导航更多

习近平出访拉美三国并赴美会晤奥巴马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5月31日至6月6日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会晤。

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7.0级强震再次撕裂中国的伤口,再次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我们沉痛哀悼地震中的遇难同胞,深切慰问坚强、勇敢的受灾群众。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
2013年全国两会
黄灯停 绿灯行
纪念北京周报创刊55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