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日本語
W020210618537841047553.jpg
布鲁诺·吉格:用更加客观公正的新视角看待中国
  布鲁诺·吉格,法国政治哲学学者、国际政治问题专家,曾于1990年至2008年期间任法国内政部高级官员。他常年关注和研究中国,时常撰文驳斥西方媒体在香港、新疆以及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污蔑。今年4月,他撰写的《香港回归现实》一文曾引起广泛关注。近日,他接受《北京周报》专访,分享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扭曲报道等问题的看法。
  • 3.jpg
    见证与坚守:法国“雷锋”勒马尚与中国的30年情缘
      在鲁昂-宁波友好城市委员会主席樊尚·勒马尚眼中,他最熟悉的中国城市宁波的变化,正是中国几十年来开放和发展成就最真实的写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各民族间存在着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相较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治国理政,勒马尚认为,法国政党众多,较高频率的选举能够让公民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也会面临因为执政党更迭而导致的政策不稳定因素,因此,这样的政治体制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国情。实现中国这样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在执政党领导下,制定清晰且可操作的发展规划目标,以及连续而稳定的政策实施环境和执行力。
  • 2.jpg
    德国经济学家乌韦•贝伦斯:古稀之年拾笔写作 只为向中国的“敌对形象”说不
      “对我而言,中国是第二故乡,我熟知中国的发展。这些年,我对中国的印象也越来越好。”1990年,德国人乌韦•贝伦斯作为一家跨国物流公司的德方代表在华任职,直到2017年结束。贝伦斯说,他从未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因此次职业选择与这个国家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想说的是,我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说道。
  • 4.jpg
    拉克鲁瓦:中国的民族政策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拉克鲁瓦退休前是比利时的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一名旅行家和作家。在他的旅行生涯中,曾多次到访中国。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生活景象,以及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 1.jpg
    阅读翻译《人民日报》40年,以向日本介绍中国为使命的日本教授三潴正道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7年,除了去年受疫情影响外,每年我都会多次访问中国。我与中国44年的缘分同改革开放的时间几乎相当,所以我亲眼目睹了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这真是让我感到无比幸福。”谈到同中国的情缘,三潴正道的话语里难掩激动。
  • KK.jpg
    青岛德国企业中心总经理:“如果更多人看到真实的中国,一定会为之惊喜”
      “今年是我在中国生活的第22个年头。”提起中国,青岛德国企业中心总经理柯雪婷(Kerstin Kaehler)总有说不完的话。如果从她1990年参加上海与汉堡的一次中学生交流项目算起,这位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与中国结缘已经三十年有余,而她精彩的中国故事也伴她走过了美好且充满回忆的青春岁月。
  • 1.jpg
    专访德国汉学家:疫情防控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同时,今年依然是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一年,回望中国抗疫历程,德国汉学家施寒微教授(Prof. Dr. Helwig Schmidt-Glintzer)日前接受《北京周报》专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12下一页尾页
我在中国 更多
youdu图片20210603143253.png
  她是拥有百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在线英语教育的明星教师,还是一个喜欢骑车飞奔在北京大街上的外国女孩……一起来看看桃子老师的中国故事吧!
老WHY说
图片新闻 更多
5副本.png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6月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表大会纪念馆在上海正式开馆对外亮相。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