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百年成就我见证 | 阅读翻译《人民日报》40年,以向日本介绍中国为使命的日本教授三潴正道

《北京周报》记者 李一凡  ·   2021-05-2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百年成就我见证;中国共产党;时事
打印
纠错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7年,除了去年受疫情影响外,每年我都会多次访问中国。我与中国44年的缘分同改革开放的时间几乎相当,所以我亲眼目睹了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这真是让我感到无比幸福。”谈到同中国的情缘,三潴正道的话语里难掩激动。 

  三潴正道是日本丽泽大学教授、日本时事中文研究第一人。日前,他接受了《北京周报》专访,畅谈了他与中国的情缘和他眼中的中国。 

    

日本丽泽大学教授三潴正道(受访者供图)

 

持之以恒阅读翻译《人民日报》40

  三潴正道同中国很有缘分,他的祖父与梁启超私交颇深,家人也积极从事同中国的交流。受到家庭的熏陶,三潴正道从小就喜爱阅读中国文学作品,《水浒传》里108名好汉的名字和绰号对他来说信手拈来。“我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说是命中注定,我选择中文专业可能也是必然吧。”他说。 

  从东京外国语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三潴正道便积极投身于中日交流事业,作为多个日本访华团的翻译到访中国。能够沿着父辈祖辈的足迹亲身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这让三潴正道兴奋不已,工作中同中国友人的交流也非常顺畅,但演讲稿的翻译却让当时的他犯了难。“因为我只学习过中文口语,而团长的演讲稿都是偏书面语的内容,让我无从下手。”三潴正道说。意识到中文口语与书面语表达的差异,他开始主动寻找学习教材。《人民日报》中文表达规范,信息丰富,于是他便下定决心,通过《人民日报》学习中文书面语。“那时《人民日报》一天只有4页,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每篇都需要一边翻字典一边阅读,每天都要读上好几个小时。”三潴正道回忆道。 

  正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一天开始,三潴正道渐渐养成了阅读《人民日报》的习惯,40年来从未中断。 

  然而,三潴正道却逐渐发现日中两国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似乎停留在几十年前,对现代中国知之甚少;而随着中国不断对外开放,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了解逐步全面和深入。因此他觉得自己有使命、有责任向日本介绍真实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两国友好。 

 

中国的计划性和行动力最值得日本人了解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人民为之付出的努力与奋斗……在三潴正道心中,想向日本人介绍的中国故事数不胜数,其中令他本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计划性。 

  “许多日本人觉得,中国人不擅长规划,总是先干再说,因此常常失败。但经过客观分析可以发现,这完全是个误解。”三潴正道说,“从地区发展政策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的沿海地区开放,到90年代的‘三沿’开放、‘村村通’工程,到‘十二五’时期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再到后来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个地区都在良好的规划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地区政策,三潴正道如数家珍。 

  除了计划性,中国的行动力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到访过深圳。“当时有人给我们介绍说这里要建经济特区,我们一行人都半信半疑。没想到仅仅过了10年,深圳真就建成了一座大都市,让我惊叹连连。”而在荒漠化治理方面,中国的行动力更让他叫绝。“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土高原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前几年我再次重访旧地,已经是满眼绿色望不到尽头了。”三潴正道说。 

  而在他看来,这些发展变化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虽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众多人口,但耕地少,贫困人口多。但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却以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谁都不可否认。”他评价道。 

  为了将客观真实的中国传递给日本民众,三潴正道做了许多尝试。他和团队每年从《人民日报》的报道里选择数十篇最能反映一年来中国发展变化的文章译成日语,汇总成《必读!有趣的中国》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现已发行12本,被NHK、《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日本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介绍,广受读者好评。为了纪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他在网上开设了时事专栏“现代中国放大镜”,每周准时更新中国最新时事,20年来从未间断,连载数将于今年年底突破1000篇。此外,他还创建了翻译组织“而立会”,组织上百名中日翻译爱好者将优秀的中文书籍翻译成日语,加深日本对中国的了解。 

    

三潴正道(左一)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颁发“而立会”资格证书。 

  在这众多的对日介绍中国的工作中,有一项工作对三潴正道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日文版的翻译。该书于2019年大阪G20峰会前夕在日本正式出版。“习主席对古籍典故、名著经典信手拈来,有着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翻译这本书,我接触到了习主席的许多理念,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三潴正道来说,印象最深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人与自然不是相互对决,而是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理念,这句话也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最好的体现。”他说。 

 

交流促进理解

  40年来,三潴正道为推动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令他感到遗憾的是,愿意从客观角度看待中国的日本人并不太多,民众受到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是主要原因之一。“写10篇中国的正面报道,能被采纳1篇就不错了。而写10篇负面报道,9篇都能被采纳。我和许多日本记者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对此都没有否定,只是对着我苦笑。”他略显无奈地说。 

  在他看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两国的媒体需要以更加公平的角度撰写报道,相关专家学者也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双方需要坚守道德底线,不弄虚作假。“此外,民间交流,特别是年轻人间的交流应该越多越好。”他建议。 

  谈及未来的计划,年逾古稀的三潴正道不假思索地表示,一定会继续活跃在中日友好的第一线,他已经开始筹划疫情后的访华行程了。首先,要去天津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看一看。“30多年前,我曾带着我的学生参观过那里。那天,我身着正装、手捧花束,向同学们讲述了周恩来的光辉事迹。希望下次有机会能故地重游。”三潴正道充满期待地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