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刘奇葆:中国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跑在前列
• 2014-10-15 • 来源:求是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寻根中国道路

我们凝聚了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国道路生于斯、长于斯的深厚土壤。中华民族5000多年创造的灿烂文化,蕴含着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大同”、“小康”的美好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重要思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博大胸怀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但近代以后,一些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不仅是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更是文化不如人,对民族文化丧失自信,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扛起了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倡导发展先进文化的大旗,用科学理论赋予中华文化先进的思想内涵。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为开创和发展中国道路提供了丰厚滋养。

价值理念是发展道路的内核。解读中国道路,不能忽略价值维度。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党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中国道路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集中表达。这一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要求和奋斗目标,是13亿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道路上,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有效整合了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坚持和拓展中国道路,要进一步增强价值观自信,决不能盲目地成为西方价值观念的附和者,决不能丧失自己的精神独立性。

炼尽黄沙自是金。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意味着物质的丰富、制度的完善,也体现为精神的充盈、文化的振兴。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和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汇聚成伟大的中国精神。一路走来,经历各种重大事件的洗礼,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磨砺,我们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鼓舞中国人民始终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还绘就了文化发展繁荣的绚丽画卷,传统的戏剧、曲艺、民族音乐、小说、诗歌等文化样式焕发生机,现代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动漫等文化样式异彩纷呈,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形于中”而“发于外”。现在,“中华文化热”持续升温,孔子学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枝散叶,学汉语、读中国书、看中国影视、听中国故事,在一些国家开始流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大大增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迈向新的辉煌。

 

评判中国道路

我们把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作为最终标准

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人民的创造,是党领导人民干出来、走出来的。可以说,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化建设中每一条重要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从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实行“包干到户”、无数农民洗脚上田投身乡镇企业,到“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创办民营企业,等等,亿万人民的探索与创新,汇聚成改革开放的强劲原动力。正是因为我们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得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道路获得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热爱生活、富有梦想,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追求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些朴实的梦想逐步成真,并正在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我们对民生投入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我们用十多年时间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会保障网络。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有6亿多人口脱贫,完成全世界超过70%的减贫任务。保障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接连不断的新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等,一批改善民生的政策密集出台,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美国学者库恩认为,“在人类的历史上,以前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人口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过上这样水准的生活。”

道路好不好,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衣食住行的持续改善中、从国家面貌的巨大变化中、从充满希望的憧憬中,切身感受到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发自内心地拥护这条道路。有人形象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多数中国人事实上经历了一场“财富革命”,普通家庭的“大件”消费,从过去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冰箱、彩电、洗衣机,再到现在的住房、汽车和电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现在,中国人对自己国家总体状况和发展前景持比较满意和乐观的态度。2013年,留学回国人数超过35万,是本世纪初的近3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2%。这种留学人员“回国潮”彰显了中国魅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国家未来的信心。有了亿万人民对中国道路的坚定信心,我们更加有理由、有底气继续走好这条道路。

道路问题最根本,事关国运兴衰和人民福祉。上世纪90年代,站在杨浦大桥桥头,望着改革开放大潮激荡下的新上海,邓小平同志感慨:“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对党领导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成功走出的中国道路,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并不断拓展延伸。我们要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法治化
习近平:愿同韩国共享发展机遇 共同应对挑战
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
李克强会见意大利总统:将鼓励中企赴意投资
世卫组织发警告 称埃博拉将造“垮掉的国家”
向希拉里扔鞋者承认非法侵入 暴力指控被撤销
《消失的爱人》连续两周蝉联北美票房榜首位
刘奇葆:中国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跑在前列
李克强与意大利总理伦齐会谈 并共同会见记者
李克强访欧主打和谐经济牌
微画册更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再开放”的新阶段。
专题导航更多

李克强访问欧洲四国

10月9日至17日,李克强总理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李克强还参加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的纪念日。65年来,中国由积贫积弱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
亚欧新闻媒体论坛
对口援藏二十年
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