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县长赵鹏
河南省淅川县90%以上的面积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了保护水质安全,淅川县坚持一手抓水质保护,一手抓经济发展,以生态经济为主线,强力实施生态建设、环保工业、绿色城镇、生态旅游四大突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在接受《北京周报》专访时,赵鹏说,由于淅川的特殊区位,必须树立“生态优先、水质至上、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板块。近年来,淅川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茶叶、金银花、湖桑、柑橘等高效生态产业24.8万亩,其中茶园3.9万亩、金银花3.1万亩、湖桑5.8万亩、柑橘6.8万亩。
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纷纷投资生态农业。丹江缘茶业公司老总赵丹曾被誉为“婚纱大鳄”,在平顶山市、南阳市拥有多家门店,近年来他投巨资在库区沿岸承包2万亩荒山,种植茶树、金银花和薄皮核桃。原本以生产金银制品、汽车配件为主的金戈利集团,也摇身一变整地1万余亩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这几年,我们努力搞好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流域污染治理,大力植树造林,每年的植树造林面积都在30万亩以上,面积居河南省县级第一。”赵鹏说。目前,淅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3%,初步形成了山上、库周、水下为一体的环库立体生态屏障。
为防治和减少丹江口库区的面源污染,淅川大力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淅川县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虎成带头研发生产了“渠首神”系列生态肥,把肥料的利用率由34%提高到60%以上,每年减少化肥施用量410多万吨。在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的基础上渠首神”还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效保护了水源地的水质。
除此之外,淅川还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千人护水行动,水质保护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淅川县毛堂乡桥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涛介绍,“过去,桥沟的房子是像火柴盒一样的平房,出了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桥沟村已经变了模样,家家改厕改圈建沼气池,房子经过包装美化,都像古建筑一样古朴美观。同时,村口建起了垃圾分类站和污水处理池,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观,村庄变得像公园。”
尽管淅川在石漠化治理、内河治理、污水收集、城市功能配套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但淅川的生态环境整体较好且持续改善。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二类饮用水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保持在310天以上。赵鹏说:“保护源头水质是担当,守护一库清水是使命。我们将坚持水质保护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