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昆明,花团锦簇,客商云集。历时5天的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6月10日下午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闭幕。据统计,本届展会累计外经贸成交174.66亿美元,比上届昆交会增长116.5%。
首届南博会得到了海内外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包括东盟十国和南亚八国以及土耳其、伊朗、南非、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在这些不远万里来参会的国外客商眼中,南博会意味着什么呢?
高和·里维兹:进一步深化南亚国家和中国的经贸交流
作为首届南博会主题国,孟加拉国组成一个千人代表团赴会。6日,孟加拉国总理外交顾问高和·里维兹在开幕式上做主题发言时表示:“中国南亚博览会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拓展、深化南亚国家和中国的经贸交流,成为促进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有效手段,从而提升投资和旅游合作,加深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对于中国政府和云南省将连续多年在昆交会期间举办的“南亚国家商品展”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高和·里维兹说:“今年的盛会不仅仅是有一个新名字,它与此前举办的多届南亚商品展一道,对中国和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已经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与南亚八国的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57亿美元已经增加到2012年的930亿美元,年均增长26%。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从南亚国家进口额年均增长23%。”
在本届展会中,孟加拉国的展位达到150个,展出的服装、黄麻制品、首饰、工艺品、实木家具等产品,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参观购买。
迪·穆·贾亚拉特纳:南博会商机无限
6日,斯里兰卡总理迪·穆·贾亚拉特纳在出席开幕式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中斯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商机无限。
2011年,贾亚拉特纳总理就曾率团出席在昆明举办的第19届昆交会。当时斯里兰卡是南博会的前身“南亚国家商品展”的主题国和南亚商贸论坛的轮值主席国。贾亚拉特纳表示,通过这些平台,斯里兰卡和云南省之间建立了多项涉及经贸、文化、农业、旅游、教育领域的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今年举办的首届南博会,不仅展会规模扩大,还为南亚、东盟各国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为处于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斯里兰卡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投资机会。近年来,中斯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双方在推动两国自由贸易方面达成共识,相信未来两国经贸互利共赢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在本届展会中,斯里兰卡参展商220余人,展位达到130个。斯里兰卡的蜡染纺织品等展位让游客驻足流连,珠宝首饰展位的交易更是十分火爆。
纳拉扬·什雷斯塔:生意很好做
佛像、门楣、香炉、果盘……位于南亚展区的尼泊尔商人纳拉扬·什雷斯塔的柜台上陈列着百余件精致的木雕,引来不少客商驻足询问。
“我连续5年参加昆交会了,这里生意很好做。”站在一幅幅造型、布局、施色都堪称精美的唐卡前,40岁的什雷斯塔告诉记者,这些手绘的唐卡在中国很受欢迎。“我这次在展会一共租了6个展位,带来了尼泊尔的唐卡、木雕、佛珠,还有手工围巾。在去年的昆交会上,仅唐卡的销售额就有几十万元人民币。”
什雷斯塔告诉记者,听说今年展会升格为南博会,来的国家和客人更多了,我就和5位家人一起组团参展。在他展台对面的一个尼泊尔丝巾展位,他的家人用英语向记者推销:“纯手工编织的!”
“尽管赚钱很重要,但做生意的同时,向中国朋友展示尼泊尔的文化和工艺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也很重要。南博会中不仅有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展商,还有东南亚、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展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各国企业的供给和需求得到了有效的对接。”什雷斯塔说。
约翰·亨利:结识朋友,寻找商机
高脚杯、红葡萄酒、白葡萄酒……一个澳大利亚展柜引来众人驻足品尝。记者了解到,在这里设展的是澳大利亚一家颇具历史的葡萄酒庄园。
该酒园的澳大利亚酒商约翰·亨利告诉记者,他是4日晚赶到昆明的,6日一早就来参加南博会。虽然仅有一天半时间,但已经感受到这是一个贸易盛会。
据约翰介绍,他们的葡萄酒在澳大利亚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等一些南部沿海城市已经有非常好的销路。庄园的老板听说南博会是一个充满商机的贸易会,就专门派他来参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客商与他们取得联系,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为了让大家能够了解葡萄酒以及它的文化,我们把最好的几款葡萄酒拿出来供大家品尝。我发现很多昆明客人都是葡萄酒行家,能够品出其中味道。而且在南博会上很多南亚的客商也争相购买,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约翰说。
约翰表示,来参加南博会非常有收获,在这里不仅结识了许多朋友,还找到了很多合作机会,明年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