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大型的上市的水泥生产企业,目前这家企业正在对旗下两家子企业进行彻底的拆除,因为这两家子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落后产能要求淘汰。
“我们会按照工信部要求,在9月底前关停并于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的落后产能占公司总产能比例非常小,对业绩几乎没有影响。”金隅股份对投资者的担心这样安抚道。
据金隅股份2013年上半年报,目前本公司水泥总产能约为4500万吨,淘汰的两家子企业的产能每家只有10万吨,影响确实很小。
除了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还有1293家企业正在对落后产能进行关停淘汰。
7月25日,工信部公布了19个工业行业在内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共计1294家),这些工厂效率低下且设备陈旧。工信部要求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9月底前关停这些企业的落后产能,并确保在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这19各行业包括: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等。在这些行业中,水泥企业占了多数,共计527家。酒精、味精、柠檬酸、铅蓄电池等行业的企业在过去几年淘汰落后产能中并非重点,此次也被重点涉及并落实到了具体的企业。
中国淘汰落后产能已经进行了十年。2003年开始淘汰落后产能时,只有钢铁、水泥、电解铝这三个行业,10年过去了,名单上的行业多了5倍。
中信证券研究员王勇表示,公告企业名单并要求落后产能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这表明中国政府对化解产能过剩难题,下了更大决心,而且行动正得到进一步落实。
王勇说,此前尽管中国政府多次出台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但最后效果甚微,这一次或许有所不同,新一届政府大力推动改革,决意容忍经济增速放缓,以通过化解产能过剩促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这一千多家被点名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中,没有外资企业。外资今后在中国投资时应尽量避开这19个行业。
欲促产业升级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中,产能过剩的矛盾排在首位。一些产业过剩已经比较严重,导致工业品领域出现价格下降的压力,企业盈利状况恶化。”王勇说。
王勇表示,以水泥行业为例,在几次淘汰落后产能中,水泥行业都是重点,国家三令五申用行政审批严控水泥行业的产能扩张,即使这样,水泥产能仍然大幅提升,2009年水泥产能8亿吨,2012年底,水泥产能达29亿吨,但总产能利用率不足75%。
包括金隅股份在内的25家上市水泥企业,因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大多数企业利润接连几年均在下滑中,有些甚至因亏损出现半停产状况。
除水泥外,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也尤为突出。2012年底,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上述行业还有大量的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矛盾呈日益加剧之势。
“产能过剩反映出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王勇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目前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要求正从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向追求经济质量过渡,表现在产业层面就是,中国政府希望各产业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各相关企业能够利用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市场,获得利润和效益。
但产能过剩阻碍着企业转型的动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版”必须应对的重大考验。
鲁政委说,新一届中国政府容忍因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经济下降,并做好了应对大幅下降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已经没有任何侥幸可言。
淘汰落后产能会打击已经疲弱的制造业活动。鲁政委认为,只要经济增速不跌破7.5%的底线,中央政府就不会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只会根据经济转型的情况对相关政策进行微调,以使经济走势符合政府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愿。
关键还得靠市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前荣表示,中国的产能过剩正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蔓延,新兴的光伏产业也出现了过剩的势头,而且当前产能过剩具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化解产能过剩更具复杂性,化解难度很大。
张前荣表示,工信部要求今年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确保在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并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采取的措施突出了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等。如果抓好落实,这些措施对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若没有市场的配合,这些措施作用效果也有限,治标而不治本。
张前荣说,无论是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对落后产能关停并转,还是利用信贷、财税、价格等政策杠杆“扶优汰劣”,最关键的还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中国现实而言,化解产能过剩首先要“管住政府”,要有实质性的举措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
张前荣说,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 ,改革“以考核GDP增长为重点的政府政绩考核和官员晋升体制”最管用,可以消除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
具体点说,可以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进行立法,从主要考核GDP指标转向全面客观考核政府治理水平,从政府内部的自我考核转向内、外考核相结合,让公众意见有更多参与权,更多地把经济发展质量、能源资源消耗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等指标反映进来。在改革考核的同时,优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分配,使地方政府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弱化地方政府投资动机;促进地方财政透明化与民主化。凡涉及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返还、提供优惠贷款等行为,都应该公开公示透明。
“把市场的还给市场,政府只担负起建设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环境、秩序的责任,这样市场自然会引领和推动过剩行业的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张前荣说。
张前荣表示,在政府必须要行政干预的情况下,对不同性质的过剩产能,应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 。对“技术落后、企业分散、规模过小、非法生产”的企业,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关停、淘汰,防止这类企业在市场出现短期需求趋旺、价格上涨时“死灰复燃”。对结构性缺陷导致的“低水平”过剩产能实行“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利用信贷、财税、价格等经济政策杠杆“扶优汰劣”,引导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因购买力水平低、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相对性产能过剩和部分行业出现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加强规划引导,提高企业集中度,引导企业站在技术进步前沿、顺应产品更新换代趋势进行结构调整。
鲁政委也表示,淘汰落后产能最终还是要多激活市场的竞争机制。
鲁政委说,现行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主要是用行政手段制定目标,设定目录及企业名单,并规定淘汰期限,将任务层层落实到地方政府。由于GDP依赖、保就业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态度也较暧昧,甚至暗中抵制。
“政府治理产能过剩多年,但一些重点行业过剩情况并未好转。如没有市场的配合,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市场,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淘汰落后产能最终还是要多激活市场的竞争机制,将市场的还给市场,增加政策透明度,让各类企业能够自由地决策和竞争。”鲁政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