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拉开中国新一轮改革序幕。相较新一届政府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如何激发全民参与改革的热情并获得民心的支持,或是改革成败关键。
对眼下媒体称只有省部级高官才有权限目睹讨论的三中全会文件草案,外界也充满揣测,而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讲话,则为各方寻找三中全会改革方案提供了脚本。
“习主席最近的讲话基本概括了三中全会的内容,实际上中国的问题大家都看到也都知道,关键是怎么解决怎么改。”全国人大财经委的一位官员分析称,“三中全会最主要的是明确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思路,未必会提出具体的路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期望值不宜太高。”
习近平本周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表示,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他指出,中国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习近平称,“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中国已明确将于11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是次会议或将确定新任政府未来五年甚至10年的执政方向,因而备受各界高度关注。
30多年来,中央做出整体性改革的决定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是199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次是200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改革有决心,更要有民心
纵观中国30多年的改革经验,无论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村改革中的包产到户,抑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市场经济改革等等,只有民众的参与才能释放改革的最大动力。
眼下,中国要推动新一轮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期待通过改革红利提振经济,这不仅需要决策层的决心和智慧,唤起民众对改革的热情与参与意识也至关重要。
“政策制定部门在继续完善改革文件的同时,何不敞开门来问计于民?可借助各种渠道,特别是新媒体,广泛搜集社会各界对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鼓励社会各界献计献策,提供一份民间版改革方案。”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在其微博中建议。
这与曾多次参与起草中央重要文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的想法不谋而合。
今年8月出版的半月谈杂志援引高尚全的建议称,中央制定改革方案,既要充分发挥智库、精英的作用,也要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网站,让群众为改革献计献策,从而促成改革共识。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也曾撰文表示,改革到了今天,是在一定的社会共识、一定的社会需求、一定的社会压力推动下的。改革方案的制定既要适应决策需求,更要适应社会需求,“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发动机。
“改革就应该是全民参与,如果不听取民意只是闭门造车地制订改革方案,我不认为会有多好。”知名经济学家华生在此前接受路透专访时坦称。
打造公平正义社会,民意才是标杆
对于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基尼系数高达0.47的中国而言,新一轮改革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事关国家根基的稳定,其中收入分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无疑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最近关于改革的一项课题研究建议,新一轮改革应以民富优先为导向,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关键,尽快形成常态化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
习近平也在讲话中明确表态,“我们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还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现在是不是已经进入第四次发展时期,期待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能够给国家带来一个巨大的推动。”邱晓华预计,未来的中国很可能是一个强政府、强市场的“双强格局”。
他指出,强势政府绝不是指强势干预,而是强势的服务;强势市场也绝不是不公正、不公平的市场,而是公正、公平的市场。
而要衡量中国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客观标尺应该是民意和民心,而不是政府机构上级对下级的考评。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应该是思想意识的转变,是从把持权力管理人民转变到放权服务民众,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简政放权。”国家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就称,但现在是上面反复强调放权,基层很多各唱各调,因为最终考评是上级对下级。
“我回去要赶紧完成今年的罚款任务,还有好几十万呢,今年的目标完不成,年终奖也要泡汤。”一位国庆节前来北京出差的基层管理干部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其忧虑,“因为年终考评工作的是我领导,不是辖区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