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天宫”装上新地板 太空生活更舒适
• 2013-06-18 • 来源:新京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前天,神十的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度过了第一个夜晚,昨天按计划开始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航天员陆续将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物资转运到天宫一号内,并对天宫一号内的环境、设备进行了确认。检查结果显示,虽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无人的条件下密闭了近一年,但空气质量良好;各种平台工作状况正常、湿度温度满足载人环境的要求。

当晚10时,神十航天员结束了工作,这次任务中,夜间值班航天员也可以休息,地面科技人员加强了对天宫一号的监控监视,必要时可唤醒值班航天员。

昨天上午,航天员们开始对天宫一号内的装饰材料进行更换,拆除原来铺设的软质地板,装上硬质地板和新的限位装置。

新地板将更有利于航天员在失重的条件下保持身体稳定,让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专家透露,未来空间站,航天员必须在轨完成组装、维修等工作。天宫更换地板,不仅仅是检验新的地板材料、固定方式是否合适,为空间实验室设计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它还对航天员下一步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外长期飞行的统计,由于没有重力,在天上完成同一类型的操作,消耗的时间比地上要长。

【焦点】

“百忙之余记得看看窗外,地球很美”

世界首位太空教师芭芭拉·摩根致信王亚平,称希望中国的太空第一课能通过互联网全程播放

中国的太空第一课,是这次神舟十号飞天计划的重头戏,中国也将诞生首位太空教师。

昨天凌晨,新京报记者致电世界首位太空教师芭芭拉·摩根,在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学办公室的她,让记者给王亚平捎一封信,“我写下这封信,希望通过中国媒体,与亚平航天员以及所有中国人共同分享。”摩根难掩兴奋,“我非常激动,我分享着你们的喜悦和骄傲。”

摩根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王亚平,在你环绕地球并准备太空授课之际,我谨代表全世界的师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我们希望你和你的乘员组同事平安和成功。你在那里一定非常忙碌,但请记得花些时间看看窗外,因为中国很美,地球很美。”

此前,摩根曾表示,自己很期待这次授课,希望中国的太空第一课能通过互联网全程播放。

声 音

这堂课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加深他们对失重等物理现象的理解。希望能在这堂课上看到更多的实验,而不需要太多讲解。太空上的很多现象是与地球上完全不同的,通过实验对比就能让学生足够震撼,引发他们的思考,这就会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教学课。

——北京市第165中学课程研发中心主任邢乐

目前对于重力这块内容,学生们涉及的还不多。希望这堂课能用浅显的语言或实验,把太空上深奥的原理讲解给学生们,效果会更好一些。不用太深入,毕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太深奥的东西可能理解不了。学校里有校电视台,一旦太空授课开播,会组织学生集体观看。

——北京市翠微小学科任组教研组组长陈华

这次将看到航天员在太空讲解失重环境中的物理现象,我又期待又激动,很想亲眼目睹一下失重环境下会出现什么效果。失重、超重等原理知识已经在学校学过了,很希望这次的太空授课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实验和一些涉及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北京市第165中学高一1班武信哲

■ 揭秘

谁为中国太空第一课牵线搭桥?

中继卫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中国太空数据的“中转站”

杨利伟天地通话时,大家还看不到视频。这次,王亚平讲课的过程将实现全程直播。清晰的图像、流畅的语音,如今在电视机前观看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游弋的画面,大家都会感受到载人航天通信发生的巨大变化。这过程中,中继卫星搭起了这一传送桥梁。

神舟十号的测控通信系统仍采用陆、海、天基测控网。与神舟九号任务相比,新增加了2012年7月发射入轨的天链一号03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03三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后,航天员可以随时随地与地面联系。

一位多年从事卫星导航的专家称,中继卫星就是中国太空数据的“中转站”,“比如你我要通信,互相看不见,信号不能直接过去,就要找一个中转站,你发到中转站,中转站再把信号转发给我。”他说,飞船也一样,飞船的信号不能直接传送到地面,就需要中继卫星中转一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称,这次太空授课将依据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最终确定时间。该专家表示,中继卫星虽然很高,但是每颗卫星覆盖的区域是有限的,所以卫星要进入特定的区域后才能通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黄惠明曾形象地说,太空中运行着成百上千个航天器,这些航天器犹如人们放入太空中的“风筝”,而控制这些航天器的“无形之手”,就是航天测控。中继卫星被称为是“卫星的卫星”,主要捕获跟踪在轨运行的高速动态目标,把数据实时下传。

■ 专家说法

太空授课 天地互动最重要

国家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应用专家组成员刘录祥称,中国未来可以建太空知识数据库

“太空授课很值得期待,我很好奇会展示什么样的活动。”昨日,国家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应用专家组成员、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表达了对中国太空第一课的期待。

“太空授课中,天地互动是最重要的。”在刘录祥看来,太空授课不仅可以实时互动,还更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讲课大多停留在说教上,容易枯燥乏味。比如液体的状态,在太空是单个的水珠,大家一看,哦,原来是这样,就很形象。”

刘录祥称,在地球上地球引力永远抹不掉,失重状态很难模拟,“只是通过把人放在离心机里匀速转圈或高空落塔,来模拟微重力的效应,但这永远不是真正的微重力。”

刘录祥称,等将来能长期在太空居留了,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实时视频通话的成本很高,需要一系列的信号控制和环节操作。”需要地面及时互动的话,可以实时视频通话。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太空把数据全程记录下来,形成数据库,再传送到地面。“这次太空授课可以激发大家去想,为什么在这个环境下是这个形态,这个对青少年甚至成人追求科学知识有刺激作用。”他说。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WTO成为投洽会的联合主办单位
汉语教师培训在日内瓦孔子学院举办
评论称红十字会应尽快脱去行政外衣
业界称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机制越来越成熟
12年未修改 大气法被指“质量”太低
李克强:强化审计 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
中国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收留弃婴
法国向袭击中国留学生的三名肇事者提起公诉
G8峰会开幕 美和欧盟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朝鲜展开外交公关谋破局 向美提议对话引猜测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

作为一个非官方、非盈利的国际组织,博鳌论坛每年都在承担着为亚洲把脉的历史责任。12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全国两会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13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世界展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能力。

纪念北京周报创刊55周年
蛇年说蛇
黄灯停 绿灯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