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沙和武汉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区域,将带动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 这是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组装“猎豹”汽车.新华社发
以长沙和武汉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区域,将带动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以及成渝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将在中国中部诞生。这将为外资提供一个新的优势投资地。
这一消息来自于武汉市委书记苗圩。在11月14日召开的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上苗圩公开证实,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一起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的名义申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将方案递交给国务院。
武汉市属于湖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属于湖南省。湖北和湖南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两个中部省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凌云说,中部地区具有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本土市场潜力大等优势。
显然,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一起形成中国的第四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带动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
策略的转变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表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但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改革时间更紧迫,任务更艰巨。而新试点应选择中西部一些层级较高、具有全局性和代表性的地区。
赵凌云也表示,以前的综合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获得的经验主要是基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立足于本土资源开发的内生型改革经验同样重要。
近30年的中国改革,走了一条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局,从单一改革到全面改革的改革路径。试验区一直是中国渐进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而前期的实践也证明,地方在“试验区”的名义下获得了更多创新和改革的空间,比如深圳、上海和天津现在都成为周边区域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导力量。
从2006年起,申请加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呼声不断从各地传出,范围涵盖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成为中国的第四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对策略上的通盘考虑,也表现出中部崛起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扶持重点。
两型社会
在中国,每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侧重点都不同,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的重点是体制改革,成渝综改试验区的重点落脚在“统筹城乡”,而即将成立的武汉-长株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亦会从不同重点展开中国改革的新一轮探索,即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这一新的概念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来的。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而建设“两型”社会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涉及发展战略选择、观念更新、制度变革等因素。培育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居民、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的积极作为与协作,需要各领域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