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Francais | Deutsch | 日本语
热图推荐
甜蜜情人节
情人节浪漫秘笈
中国男模首夺冠军
首页>>> 首页>>> 今日报道
中国致力推动高官年轻化
本刊记者 冯建华 · 时间: 2007-02-22 · 中国致力推动高官年轻化

 

其实,夏勇所具有的开明和勇气与他的深厚学术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从政之前,夏勇的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早在1995年,夏勇被中国法学会授予首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治学20余年中,夏勇以人权和法治理论研究享誉学界,其成名作《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曾四次重印。2000年,年仅39岁的夏勇成为中南海(中央政府所在地)法制讲座的主讲人,他的听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核心决策层)常委和地方省部级官员。因此,夏勇的从政,一度被舆论视为“法学家从政”的典型代表

与夏勇一样,新上任年轻高官中还有不少是来自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是经济学博士,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时拥有经济管理硕士和法学博士两个学位等。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凤春告诉记者,政府高官的年轻化和学术化、技术化是一个趋势,而这些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历较高的官员纷纷上马,显示了中央在培养未来可用人才时的多样性选择。

 

官员选拔反映时代变化

中央党校教授蔡霞认为,这批新生代年轻高官的涌现是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干部年轻化后几十年培养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某个目的突然提拔”。在教学中,她与这批官员有过一些接触,对他们总体感觉是知识面广,非常敏锐,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蔡霞认为,官员选拔反映的是时代变化。建国初期,中国的党政领导主要是从职业革命家中选拔,1978年改革开放后,革命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一批领导人已进入老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强调的现代化主要是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上来的干部主要是理工科、尤其工科出身比较多。”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也变得多元,它不光是技术层面的现代化,还应该包括社会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蔡霞说中央政府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也开始发生变化,仅仅专业技术型领导已经不能够完全胜任,需要多方面发掘人才。

“当初突出的是生产力快速进步,现在更需要对社会的综合治理。新的社会背景下,不仅需要技术专家型官员,更需要思想家类型的官员。”蔡霞这样说。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刘启云教授也认为,通常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以工程专家治国,到一定程度后转变为文科出身的社会管理型学者治国。中国正处于这个转型过程中。

“一大批年轻高官走入政界,是时代的进步,对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王伟说。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专稿 更 多
因为我们在,世界不孤独
  “孤独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于1943年提出并确定下来的···
聚焦大团圆的亚冬会
八大关:中国最美丽城区
“世界癌症日”特别报道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7年第7期目录
2007年第6期目录
2007年第5期目录
2007年第4期目录
编者札记
张志萍:平等保护公有私有财产
兰辛珍:中国股市进入健康发展期?
张志萍:给农民真正需要的
张志萍:开启绿色中国新时代
兰辛珍:自主汽车品牌之路有多远?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