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6日,授权媒体正式对外公布,43岁的胡春华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这个拥有7200万成员的庞大组织,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预备队,包括现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历任这个职位的绝大多数人在政坛上都颇有作为。因此,作为中国新生代省部级高官之一,胡春华的任命,引起了关注中国政坛人士的极大瞩目。
在2006年底开始的新一轮省级官员调整中,中央政府明确要求,省级常委成员里面50岁以下的要有3名,45岁左右的要有1名。显然,这种制度安排为更多新生代官员跻身政府高层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加上副部级官员,中国50岁以下的省部级高官已有数十位。
中共中央党校(党内培训官员的最高机构)副教授张晓燕指出,中央对省级常委成员的年龄提出明确的要求,是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罕有的强力推动干部年青化的举措。“这体现了本届中央政府增加领导层活力的决心和能力。” 张晓燕说。
新生代高官
出身贫寒的胡春华,能走到这个职位,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务实和勤奋。1963年4月,胡春华生于中部地区湖北省一个贫穷的山村。由于学校离家较远,徒步上学的胡春华,脚板上磨出的老茧有铜钱厚,穿烂的草鞋有一大堆。
1979年夏,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了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当地历史上第一个考入该校的学生。可是,收到录取通知后,家境贫困的胡春华只能去一个水电站工地干苦力赚学费,最后加上父亲的借款,才凑齐路费和学费。
毕业参加工作时,学习成绩优秀的胡春华本可以留在首都北京,可他主动选择去了中国西北边陲、条件恶劣的西藏自治区,这一去就是20年。在雪域高原,胡春华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干部,逐步走上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的领导岗位。期间,西藏7个地市胡春华去了6个,75个县市跑了50多个。他每到一地,总是访贫问苦,体察乡情民俗,深受当地干部和藏民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