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韩国首尔洲际酒店内,韩国总统李明博及夫人与各国嘉宾举杯欢庆。
俄美在核裁军领域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签署了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俄罗斯还在今年完成了同美国之间长达 17年的入世谈判。俄欧关系随之升温。今年6月俄欧峰会宣布启动梅德韦杰夫提出的“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核心内容是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同意在发展欧洲反导系统问题上与北约展开合作,并在阿富汗问题上加大了同北约的合作力度。在改善与西方关系的同时,俄罗斯外交布局中首次将新兴力量聚集的亚太地区置于独联体之前,通过一系列动作宣示俄罗斯“回归亚太”战略:进一步巩固同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美国一道挤进了东亚峰会;密切了同传统伙伴印度、越南的关系,俄印举行了大规模联合军演,俄越签署了价值超过 40亿欧元的首份核协议,俄海军还准备以租赁形式重返金兰湾;梅德韦杰夫登上与日本存在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宣示俄罗斯对四岛的主权和对四岛战略地位的重视。
(三)主权债务危机促使欧盟重新定位内外发展战略。
金融危机重创欧盟经济,缓慢复苏之际又遭债务危机之害,欧元区面临创建以来最严峻考验。在应对债务危机成为最优先政策后,去年底生效的欧盟《里斯本条约》实施进程却相对滞后。欧盟内部围绕权力分配斗争激烈,在提高欧盟国际地位与对外行动能力方面也未能如愿。今年的欧盟理事会将重点放在梳理对外关系上,认为一是欧盟的繁荣与安全越来越依赖于外部世界的变化;二是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各异的新兴大国正全面参与国际体系的重建。
为此,欧盟推出新的对外战略目标:更加有效地发挥欧盟在全球事务中引领作用;更加坚定地维护欧洲价值观与利益;更加务实地与新兴大国进行合作,督促它们实现“权力与义务的平衡”。北约里斯本峰会提出的“新战略概念”也集中反映了欧洲国家的安全关切。阿富汗局势、非传统安全以及关注新兴力量的动向成为当前欧洲国家的三大安全战略关切,并更加强调采取政治和外交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预防性解决冲突和争端的策略。
(四)大国利用G20等多边机制展开博弈,国际体系主导权之争更趋激烈。
G20的重要性凸显,成为大国利益集团争夺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重要舞台。全球经济平衡增长框架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是各方博弈焦点。首尔峰会上,大国展开攻守较量,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之争更为尖锐。美国虽然不能垄断该机制的所有议程,但仍主导着涉及其利益的重要议程,并竭力确保在该机制中规则制定者的地位。虽然该机制内存在发达国家阵营与发展中国家阵营,但两大阵营均不是“铁板一块”,各国主要根据自身利益进行组合,远未达成真正共识。
安理会改革也是局面复杂,各种力量和利益组合彼此冲撞,短期内难有突破。在国际体系主导权之争中,西方大国既要维护既得利益,又要引导体系与秩序朝着对它们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致力于在体系与秩序的重塑中,获得与其实力和发展前景相匹配的地位。随着国际格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两者在各领域的斗争将更趋激烈和复杂。(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