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早晨7点多,逆光看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晨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吉林雾凇岛,清晨,雾和挂是同时存在的。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江边,执着的摄影爱好者。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江堤旁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在浓雾中迎来了曙光。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吉林雾凇岛,摄影爱好者在晨雾中取景。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吉林雾凇岛,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清晰看到水面上的浓雾。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早上8点多,江边的榆树挂满了冰晶。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2010年底,一场大雪整个覆盖了这里的农田。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一旦遇上风就瞬间消失。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无论植物的粗细大小都能凝霜挂雪。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上的树挂,稍有阵风就可看到落花飞雪。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这段江水常年不冻,在冬季为岛上的植物形成雾凇提供了充足的水蒸气。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往来雾凇岛上的摆渡驳船,驳船的动力主要是靠水的流动。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2010年最后一天,随着2011年元旦的到来吉林雾凇岛上游客逐渐多起来。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松花江边的水蒸气,是产生雾凇的条件之一。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灌木上的树挂保存得比较完好。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已近正午江边的树挂已过落花飞雪。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树枝上的垃圾,是夏季山洪来时的水位与现在的江面落差有10米左右。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江边,韩屯村是有二百多户的满族自然村,看这路两旁的玉米囤就知道当年是丰收年。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对岸的老式农家小院。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对岸的村庄,房子是已经废弃的老式土坯房。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雾凇岛对岸的村庄,房子是已经废弃的老房。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   2011年元旦,游客来到吉林雾凇岛观看树挂在江边留影。   北京周报网记者石刚 摄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从吉林市区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是丰满水电站,冬季江水通过水轮机组,水温升高变暖,每到数九隆冬从水轮机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载着具大的热能,形成了松花江几十里缓缓流经市区不冻的奇境。从水面源源不断地蒸发出水气,整个江面白雾腾腾,久不消散。沿江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等条件作用下江面上蒸腾的雾气遇冷凝成了雾凇。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