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耳目一新”的“会议风格”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博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让人耳目一新”的“会议风格”
• 2012-12-04 • 来源:新华博客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不仅座谈的内容引社会广泛关注,而会风也好评如潮,赞成声一片。与会不同专家有一个共同感受:“会议风格让人耳目一新”(12月2日《新京报》)。

自2000年以来,几乎每年,数十位专家受邀参加中纪委的座谈会。今年座谈会邀请的8位专家,都是与中纪委一直有联系的“熟面孔”,堪称中纪委会议“常客”。而他们用“耳目一新”评价王岐山的“会议风格”,绝非恭维和虚夸,而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发乎于心。那么,王岐山让人耳目一新的“会议风格”,新在哪里呢?

一是与众平等,惠风和畅。凡会都是与会者提前到场坐等,人齐开会时间到后,领导在工作人员导引下,迎着与会者热烈掌声,挥手步入主席台。这些虽未成文,但约定俗成,早已成为“套套”“框框”。可是,王岐山却打破“套套框框”,提前10分钟到会场,穿一件灰色西装,里面着浅蓝色衬衫,没有打领带。让人一见,就感到亲切亲和,平易近人,与人平等,没有架子,与会专家没有居高临下之感,当然倍新鲜了。

二是自己主持,言谈轻松。据报道,这次中纪委专家座谈会,王岐山自己主持,说得很轻松。会议无论规模大小,规格高低,都设主持人,已成惯例,无人厚非。因为,会议没人主持,领导就没有“范儿”,会议没有规格,会将不会。可中纪委这个座谈会,竟然不设主持人,而让“首长”唱“独角戏”,确是别开生面。别说亲见者感到吃惊,就是闻者也感到惊诧。不过惊诧之余,又不禁叫好。好就好在,领导自己主持,不用人代劳,减少了繁文缛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会议效益。

三是不念稿子,少说套话。座谈会开始,第一位专家发言刚提到“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接着他要求在场专家少说客套话,尽量少用讲话稿,能不读稿就不读稿,要言简意赅,把重点说出来。可以说王岐山这既是对与会者的要求,又针砭时弊。官场套话、大话、空话连篇,已成风气,且积习难改。这些没错没用的“大锅话”,败坏了党的实事求优良作风,助长了形式主义,也是不正之风之一种。王岐山带头反对,真是功莫大焉!

四是转变会风,从我做起。在座谈会上,王岐山还专门提到转变作风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要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和专家学者做朋友,以前做金融工作时和经济学家有互动。王岐山这样说,也这样做。座谈会交流互动后,王岐山作了一个即席讲话,稿子也没有看。王岐山提到改变会风,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这次会议做起。

套话害党,空谈误国。会风反映作风,作风体现党风。大力整治会风文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必须从领导做起,从领导机关做起。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对于创新开会模式,缩短会议时间,降低会议成本,转变文风会风,大有希望!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南极科考队成功拖出陷入冰裂隙的雪地车
中国首次发布新闻出版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国《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第22轮格鲁吉亚问题会谈在日内瓦结束
第四次“叙利亚之友”会议在摩洛哥举行
拉脱维亚国防部长认为中国是良好的合作伙伴
美联储宣布扩大量化宽松规模以提振经济
德国警方突击搜查德意志银行总部调查逃税案
安理会谴责朝鲜发射卫星 中方希望各方冷静对待
韩媒称朝鲜在12日上午发射火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