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都市斫琴人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文娱- 文化纵横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喧闹都市斫琴人
本网记者 马 力 • 2012-08-1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炫嘉山房”主人苗元向记者介绍进过处理后的木料(本网记者 石刚摄)
 

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幽幽古琴声入耳入心;三五斫(zhuo,音琢)琴人精心制作,阵阵杉木香气入鼻入肺。这就是“炫嘉山房”带给人的独特感受。

“炫嘉山房”位于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东王庄小区内,是一家以古琴制作和传播古琴文化为主的工作室。主人苗元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让“炫嘉山房”和他的古琴走进人们的视线。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历史。2009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被中国人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备才艺。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循着“炫嘉山房”悠悠的琴声,记者走近苗元和这里的斫琴人(斫琴:指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工艺技术)。

 

“我要让更多的人掌握古琴制作技术”

苗元今年60岁。12年前,一次陪儿子学古琴的经历让他与古琴结缘。

“那时候我是做木雕的,从未接触过古琴和古琴制作。第一次带儿子去学古琴,便对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苗元说,儿子最终没有学出名堂,自己却对古琴着了迷,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那种低沉浑厚的琴声,以及琴声所传达出的深邃悠远的意境,似乎就是我生命中要寻找的东西。它既是一种生命的寄托,同时也赋予我内心一种全新的力量。”2000年,苗元开始研究古琴,并尝试着自己做琴。“开始时什么都不懂,就是通过请教专家和老师,做出了我人生中第一把属于自己的琴。外形是差了点儿,但老师们都说琴的音色还很不错。”第一次小试牛刀后,苗元对古琴再也割舍不下了,他放弃了当时稳定的工作,开始一门心思研究起斫琴。

“简约而不简单”一直是苗元十多年来追求的目标。“你别看这一把把古琴造型古朴简单,其实包含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做琴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每道工序都很复杂,做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心还要用情。”苗元告诉记者,只要用心用情去完成每一道工序,就能制作出一把“琴为心声,心为琴动”的好琴。

一把古琴从选胚到最后成型往往需要七八个月的时间。整个过程分为选胚、制胚、出型、修面、掏槽腹、做底板、合琴、裹布、上面漆等十几个步骤,复杂的制作工序和漫长的成型时间,让每一位斫琴人都下足了功夫。也正是这种传承千年的工艺,才凸显出古琴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高贵地位。

苗元说,十多年下来,他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斫琴的技术,甚至许多研究古琴的专家和学者都来这里和他切磋制作技法。为使古琴的传声效果达到完美,他与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一起合作,通过技术手段对古琴专用木料进行科学炭化,有效地去除木料内的树脂残留物,从而增加木料的松透度。“木料里没有了树脂残留物,古琴的传声速度就快了,音色就更好了,只可惜我们的古人不懂这一技术,这在古琴制作上是一个质的跨越啊!”谈到这一技术创新,苗元高兴的表情像个孩子。

在“炫嘉山房”狭小的空间里,到处摆放着精致的刻划、雕琢工具,这些工具的木质手柄让人感觉似曾相识。“这些工具都是我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外边没有卖的。你看这些手柄熟悉吧,这都是我用回收的旧台球杆做成的,也算废物利用吧。这些刻刀、刮刀、铲刀等,都是我用废弃钢材打制出来的,全是变废为宝。”苗元说,别看这些工具都是用废品制作的,可是大家用着顺手方便,就连中央美院和林业大学的一些相关专业的学生用的工具,好多也都是出自苗元之手。

 

 
 
苗元向记者展示自制的斫琴工具(本网记者 石刚摄)
 

在苗元的工作室里,除了苗元本人还有另外几个人在做琴,他们都是苗元的学生,都是慕名来向苗元学习斫琴的。苗元告诉记者,这些人都是古琴发烧友。来这里只要交点学费,他们就可以从古琴的选材开始一直跟到制作结束,并且是在他的指导下亲手操作。这期间,他们可以掌握古琴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这对于学员在古琴制作上的认知、古琴性能的把握、以及日后的使用和维护,都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指导作用。“这种亲身的感受会让他们更加喜欢古琴,这和他们从乐器店里随便买一把古琴是截然不同的,学习制作的过程,就是一次古琴文化普及的过程。”

苗元说,不是每个来这里学琴的人他都收学费的。“像一些发烧友我只是象征性地收取费用,但对于那些还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我是不收费的。每年都会有一些寺庙的僧侣来学技术,他们大多都是外地的,除了免费教技术外,我还免费给他们提供食宿。”目前,苗元已经手把手地培养出了100多名学生。近两年来,每年来这里学习做琴的人都有30人左右。

从2002年自己的第一把古琴诞生到现在,苗元已经亲手制作出了几百把古琴。从去年开始,他把年制作古琴的数量控制在10把左右。“数量少并不意味着我的古琴没有市场,我是想让古琴的用料再好些,工艺再精湛些,制作流程再科学些。我要让自己的时间更充裕些,让更多的人掌握古琴制作技术,这样,我们的手艺才不会断代。”苗元对记者说。

 

“我只想要一把梦寐以求的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熟悉的唱词,古朴而富有激情的弹奏,淡淡的离愁别绪从演奏者指尖流出。“炫嘉山房”工作室内,王志强演奏的“阳关三叠”让人深有感触。

 

 
 
王志强弹奏的《阳关三叠》让人回味无穷(本网记者 石刚摄)
 

王志强,中国斫琴文化传承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高级古琴指导教师,一年多以前与苗元相识,后来到“炫嘉山房”学习斫琴技术。

“我第一次听到古琴曲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小时候在农村,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只能听收音机,一次收音机里边的一段曲子让我觉得就像天籁一般,奶奶说那是古琴曲。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看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古琴弹奏‘卧龙吟’,真的是太美妙了。那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弹奏出那样的曲子。”王志强儿时的梦想一直在脑海里回旋。

带着这种梦想,王志强离开山村当了兵,后来转业到北京,进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他才从真正意义上开始接触古琴。“从2006年开始,我才有机会与一些名家学习古琴弹奏,这种机会对我来讲真是太难得了,到现在,我都在心里默默感谢命运的眷顾。”王志强说,自从学习古琴之后,他的生活便随之发生改变。从当初来北京时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车房齐全;从初来乍到时的迷惑茫然,到现在忙碌地穿行在全国大小城市讲学。生活富裕了,他却感觉自己离当初的梦想遥远了。“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在思考,总感觉记忆深处的那个画面、那个声音渐行渐远。”王志强说。

“认识苗老师后,我才真正看到了自己的缺失,于是我开始学习做琴,和苗老师那样用心用情做琴。可能是还不够用心的缘故吧,做出的几把琴总是不满意,感觉离自己想要的声音相去甚远。”王志强说,每把琴刚做出来的时候总是很兴奋,但过后又总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把,不是自己最心仪的,于是又投入全心开始做下一把。

“我只想要一把梦寐以求的琴。”这是王志强对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说,自从来到“炫嘉山房”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对古琴的了解还不够,他要在做琴和弹奏之间继续寻找记忆中的画面、记忆中的声音。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收入改革总方案有望10月推出
海南加强西、南、中沙海域岛礁生态保护
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发现“代理木马”新变种
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
日本向中国周边国家军队提供技术支援
伊朗将提解决叙危机的全面和平方案
奥巴马称赞阿姆斯特朗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
巴沙尔称将不惜一切代价挫败外部势力阴谋
国务院调查组:对延安特大车祸加紧调查严肃追责
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加紧善后调查 伤者仍接受治疗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