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
  •   游客在大同云冈石窟灵岩寺游览(8月8日摄)。
      近年来,当地政府启动了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游览环境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使景区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善,该景区游客数量较往年同期增幅明显。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游客在大同云冈石窟景区游览(8月8日摄)。近年来,当地政府启动了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游览环境显著改善。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游客在大同云冈石窟灵岩寺游览(8月8日摄)。
      近年来,随着景区周边环境的改善,游客数量增幅显著。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大同市老旧棚户区(上,资料图片);大同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安瑞里小区(下,2012年8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大同古城墙南城墙旧貌(左,资料图片);正在修建中的大同永和门广场(右,8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大同市工业遗址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用废旧工业零部件制成的创意雕塑(拼版照片,8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正在修建中的大同永和门广场(8月10日摄)。
      截至目前,大同市古城墙修复工程已经完成四分之三。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两个小朋友在大同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安瑞里小区玩耍(8月10日摄)。
      截至2012年6月底,大同市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建设466.56万平米,74561套。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8月10日拍摄的大同市迎宾街街景。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市民在大同市文昌阁纳凉(8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   8月14日,市民在大同古城墙永泰东门御河边游览。    新华社记者詹彦 摄

大同,因煤而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誉为中国“煤都”;大同,也因煤而困,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环境急剧恶化,一度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十年九旱,有河必干,漫天风沙,浑身黑土”,曾经一个时期,大同陷入“脏、乱、差”的恶性循环,然而在驶上转型发展之路后,5年时间,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形象焕然一新。

蓝天白云下,修复一新的古城墙高高耸立,宽畅整洁的街道四通八达,杂乱无章的棚户区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代替……5年,从“黑”到“绿”的负重转型,大同脚步不免蹒跚,但绿色崛起的“名城复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家住大同市永兴里小区的王大爷带着小孙女在御河边散步,看着绿草如茵、亭台林立的御河两岸,王大爷颇为感慨。“这一片属于城市中心区域,2008年之前,街道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泥水飞溅,还有一股挡不住的臭味。” 王大爷说:“改造后,路宽了不少,再加上周边的绿化,现在过来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心情很舒畅。”

2008年,大同市提出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特色城市发展思路,几年下来,大同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57条,总长度达到398公里,城市改造建设拆迁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700万平米……古城墙修复、御东新区建设、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重点流域污染整治……多项举措齐头并进。

大同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1年大同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气达到347天,其中一级天数为123天,占到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截止到今年7月底,大同市二级以上天气为189天,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如今,这座曾饱受污染之苦的古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城市面貌、民生保障、园区建设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容光焕发”的“煤都”大同,已很难用一个词汇来形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雕塑之都……城市巨大的变化背后,凝聚着大同人民艰苦奋斗、合力攻坚的心血和汗水,体现出不甘落后、奋力赶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