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英关系有望成为深化中欧关系新型引擎
• 2014-06-16 • 来源:中国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6月16日至21日,李克强总理将率领一个庞大的中国代表团出访英国和希腊。国内外媒体一时间都在热议中国政府首脑的访欧议程,强调这是中国总理三年来首次访英。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他此次访问一大一小两个欧盟成员国所释放出来的政治信号。

 

平衡欧洲大小国外交关系之旅

2014年3月,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访问了欧盟四国,包括德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创造了中国国家元首访欧的多个“首次”(如8年来首次访问德国、中欧建交39年来首次访问欧盟总部)。3个月后,李克强总理再度出访欧盟两国英国和希腊,肯定也会书写下一些“首次”。

李克强总理这次出访,可视为平衡欧洲大小国外交关系之旅。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访问了德法两个大国和荷比两个小国,取得了显著成就。当中欧媒体热议中国最高领导人访欧成果时,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英国,此时却在“隔岸观火”——隔着英吉利海峡,远眺中国与德国、中国与法国关系的火热情景,英国人的心情不知可好?

过去,我们虽强调中国与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都希望维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那只是书面上的冠冕之词。现实中,我们更重视增进与欧盟两个大国德法之间的关系,因为德国和法国不但是欧洲一体化事业前行的动力,也是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发展的双核引擎。相比之下,英国虽然也是欧盟大国,但无论是对欧盟的掌控力还是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力,都远不及德法两国。因此,中英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如中德关系和中法关系那样高温。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中欧关系双核发动机中德关系和中法关系都有点“过热”了,动力稍显不足。如果我们想要保持中欧关系强大的动力,就必须寻找更多引擎,而中英关系潜在的动能,完全可以助推中欧关系持续前行。一组经贸数据很有说服力:英国是欧盟第三大经济体,过去在对华贸易中常落后于德国和法国。但近两年来,英国经济开始复苏,中英双边贸易额上升势头很猛,远远超过中德、中法贸易额增幅。

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额突破700亿美元,增长11.7%,远超过同期中欧双边贸易额2.1%的增幅。2014年5月,中英双边贸易额增幅不减,同比增长22.2%;而中德、中法、中意双边贸易额同期增长率分别为12%、13.9%、10.9%,中英贸易额增幅远超后者。这说明中英关系开始显现其重要性,中英经贸合作呈现“牛市”。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对欧外交重点必然要做出调整,重视增进对英国的外交关系,既是平衡中国与欧盟三驾马车政治关系的战略需要,也是对近一段时间英国政府积极改善对华关系的友好回应,李克强总理这次出访英国的政治意义就在于此。

 

寻找深化中欧关系新型引擎的探索之旅

中欧关系发展30余年来,总体呈现一个双发引擎效应——德法同时发力,中欧关系就有了强劲的动力,双边贸易额也不断攀升;一旦双发减力或只有单发发力,中欧关系就会出现波折,双边贸易额也会受其影响。从政治关系来看,当中德和中法关系保持良好势头时,中欧关系就比较平稳,而当中德或中法关系出现波折时,中欧关系就会有倒退。再从经贸关系来看,当中德和中法经贸合作高歌猛进时,中欧双边贸易额增长迅猛,反之则出现下滑。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高达56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创造历史的新高。随后,因欧债危机和国内问题,中德和中法双边贸易在2012—2013年增长放缓,影响到中欧贸易,结果201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591亿美元,基本上停滞不前。

鉴于此,中国在深化中欧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关系时,特别重视寻找第三发动引擎,只有在新型引擎与传统的双发引擎同时发力时,中欧关系才会有强劲的动力。英国恰恰就是中国一直在期待并且找寻的最佳新型引擎。其原因在于:首先英国是欧盟三大国之一,英国还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定位正是英国的优势所在。其次,英国近年来经济开始复苏,发展环境要优于法国。2014年3月,英国外汇贮备746.5亿美元,德国为384亿美元,法国为296.9亿美元。2014年1季度英国GDP增长3.1%,德国增长2.5%,法国则停滞不前。2014年4月,英国失业率降至6.6%,为5年来的最低数据。中英双边贸易额在今年头5个月取得显著成绩,和英国经济的复苏是分不开的。再次,中英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并且这些隐性优势开始显现。英国在生物制药、航空、国防装备、服务贸易、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中国在核电技术、高铁技术、机电产品、资金及房地产等方面也有显著优势,双方的这些优势一旦实现互补,将极大地促进中英关系的发展。反过来看,中英经贸及高技术合作的深化,又能为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无论出于哪方面考虑,中国政府都对提升中英关系充满了期待。同样,英国政府这两年也开始尝到了与中国密切关系的甜头。截止2013年12月,500多家中资企业落户英国,中国对英国的投资总量高达323亿美元,远远超过英国在华投资总量。中国在英国的留学生人数突破13万,中国已经成为英国第一海外生源国。

李克强总理这次访英,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官方和媒体披露的一些经贸合作重磅消息——中英两国政府可能会签署40多项协议,总价值超过3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令人艳羡的数据和业绩,我们看到了中英经济互补性之所在以及合作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世界冠军”、“世界制造业霸主”的中国,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全球最大保险市场”的英国对接,特别是在贸易与投资、财政与金融、高科技与能源、人文与旅游等领域的良性互动,必将使中英关系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使中英全方位、宽领域、高技术合作成为中欧关系中的又一亮点和发力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政府首脑的英国之行,将为中英关系的发展定调,为中欧关系注入活力,的确值得国内外舆论关注和期待。

 

东西方文明古国互利共赢的合作之旅

除英国外,李克强总理此次还将访问希腊这个欧盟小国。按照常理分析,中国这样一个“巨龙”不太可能与希腊这样一个“神话”小国有密切的政经关系,不太可能产生合作效应。但事实上,中希关系正发展成为中国与欧盟小国互利共赢、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合作典范。中国是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邦,而希腊则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内陆文明与希腊的爱琴海文明交相辉映,中国的儒道文化与希腊的神话故事彪炳史册,两个文明古国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启迪有过重大影响。从这些共同的特点来看,中国与希腊、大国与小国完全有相互借鉴、合作共赢的可能性,近年来中希关系的快速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在中欧关系交往中,往往只重视与欧盟大国发展政经关系,忽视与欧盟中小国家的交往。中德双边贸易额长期占中欧双边贸易额的1/3多就是一个佐证。在中欧贸易额中,中国与德国、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五国的贸易总和,就占到七成。如2014年5月,中国与这五个欧盟贸易大国的贸易总和为374.1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71%。这个现象固然说明中国与欧盟五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性,但反过来看,恰恰表明中国与包括希腊在内的其他二十三个欧盟成员国的经贸关系不够密切,可挖掘的潜力还很大。

如今中国对欧外交战略开始调整,由过去重视发展与欧盟大国的关系,转向大小国家并举;由过去与欧盟小国交往不多、合作更少,转向以点促面、务实合作、共谋发展。以希腊为例,通过李克强总理这次出访,我们可以预见中希关系将会有一个明显提升。希腊人口不到1000万,GDP仅3000多亿美元,经济基础薄弱,制造业落后,2011年中希双边贸易额还不到40亿美元,在中欧双边贸易额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就是这样一个欧盟欠发达的小国,中国政府却把它当作大小国互利合作的一个典范来发展。

希腊虽小,但也有其优势和发展潜能。当今希腊船队的总吨位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运能的份额高达16.17%(2011年),承担运输中国60%的进口原油及50%的外贸商品。尽管希腊前几年遭受债务危机的严重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与其合作没有发展前途。恰恰相反,债务危机中,希腊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关切和支持;利比亚内战期间,希腊政府曾动用其庞大的船队来帮助中国撤离侨民。中希关系在患难中见真情,在接触中添友谊。中国目前已是希腊最大的造船伙伴,从希腊接到的造船订单累计达到220余艘。中国中远集团建设的希腊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连续两年成为全球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增长冠军。这些成就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海洋已成为中希友好合作的新纽带。

中国政府首脑这次出访希腊,一大看点就是以海洋合作这个亮点来促进中希全方位合作。希腊在利用、保护海洋方面经验丰富,在水下考古及打捞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反之,希腊在海洋高科技装备、船舶制造方面,也有求于中国。中希海洋合作优势明显,互补性也很强,这就为双边深化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克强总理访问希腊期间,将会围绕海洋合作做足功课,阐述中国的“海洋观”,并广泛涉及海洋科研、海洋环保、海洋经济、海洋能源、海洋防灾以及海事管理等话题。此外,中国参与希腊私有化项目也会是双方合作的另一个亮点。

从习近平主席对欧盟的四国之旅,到李克强总理对欧盟的两国之行,短短的几个月内,中国领导人把“中国梦”与“欧洲梦”密切结合起来,既重视与欧盟大国的交往,更着眼于与欧盟小国的互动;既展现出中国全方位对欧外交的攻势,又体现出平衡欧洲大小国家外交关系的战略。今天,中欧关系发展已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前进的动力需要寻求更强大的引擎,而与此同时影响中欧关系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双边贸易迅猛增长的背后如何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和平崛起的同时如何打消欧盟保守主义的疑虑?中欧领导人在频繁交往中如何增强彼此的政治互信?诸如此类的问题亟需中欧领导人思考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公共外交论坛:为习近平访韩营造氛围
跟随科考队走进秘鲁亚马孙热带雨林
中印缅将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
教育部称今年全国高考未发生大面积舞弊现象
北京驾车撞金水桥暴恐案今在乌鲁木齐公开审理
人社部:7月1日起职工居民养老保险可互换
刘云山访问丹麦:中丹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中国600名远征军将士遗骸归国安葬
李克强下周访问英国将推动高铁合作
习近平同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举行会谈
微画册更多
2014亚信会议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中心。当前亚洲形势总体稳定,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地区主流。但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中的复杂因素也在上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与威胁交织。
专题导航更多

粽叶飘香 品味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占据主流地位。

中国媒体丝路行

“中国媒体丝路行”大型跨境采访活动采访团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组成。采访团从西安出发,随后经甘肃、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后抵达土耳其。

2014亚信会议
李克强访问非洲四国
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
习近平出席核安全峰会 并访问欧洲四国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