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李克强出访英国希腊 中国外交步入“欧洲时间”
• 2014-06-16 • 来源:中国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6月16日至2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对英国和希腊进行正式访问。同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对丹麦、芬兰、爱尔兰和葡萄牙四国进行访问。这是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欧洲之行后,中国外交再度步入“欧洲时间”。作为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两大力量,中国与欧洲不断走进,中欧关系正展现出多姿多彩,日益繁荣的新景象。主要体现在:

 

全面发展,亮点纷呈

中欧关系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合作领域的拓展上,从政治、经贸到人文交流,双边关系的内容不断丰富。以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欧的首站英国为例。近年来,中英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和中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国。去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达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12年,中国企业对英投资达到27.75亿美元,同比上升95%。中国企业业已获准参股英国核电项目,且正在推进对英国高铁项目的投资。与此同时,中英人文交流不断繁荣,2014年4月,中英第二次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成功举行。中英政治虽一度出现波折,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最终突破障碍,再次走上正轨。2013年10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等多位高官访华,两国关系出现转圜,是年底,英国首相卡梅伦成功访华。作为双边政治关系友好互动的延续,此次李克强总理赴英参加两国总理年度会晤,将出席中英工商金融界活动,并签署一系列涉及金融、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协议。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认为,“英国和中国是两个伟大的、有悠久贸易历史的国家。李克强总理的访问将把英中经济伙伴关系向前推进一大步”。英国《金融时报》则评论称,“李克强总理将与英女王举行会晤,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访英时曾获此殊荣。李克强得到同样礼遇说明,在卡梅伦眼中,英中的贸易伙伴关系与英德在欧洲的政治同盟份量相当”。

中欧关系的全面性,还体现在不同的欧洲国家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各有所长,特色不一,从而带动了中欧关系的均衡发展。英国以金融立国,服务业见长,秉持自由贸易主张,一直是欧盟内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积极力量。李克强总理访英,贸易与金融合作成为重点。同为文明古国的希腊,正如习近平主席会见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时所言,“希腊是中国在欧盟内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之一”。李克强总理此次访希也大有亮点。期间,李克强将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在希腊这个人类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全面阐述中国的“海洋观”。作为文明多样性世界合作的典范,中希这两大文明古国,正一起努力,成为新时期人类海洋文明的共同塑造者。中希两国总理还将共同视察中企首个获得国外特许经营权的港口—中远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

 

互动频密,定位提升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中欧之间领导人互动明显增多。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荷、比、法、德和欧盟总部,掀开了中国对欧外交的“开年大戏”。而此次英、希之旅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一年多以来,第三次对欧洲进行正式访问。去年,李克强总理层相继出访了瑞士、德国和罗马尼亚,并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此外,法国总理奥朗德、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意大利总理伦奇等欧盟国家领导人也相继访华。

随着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增多,新共识不断涌现,中欧关系步入了新的“定位期”。习主席今年的3月欧洲之旅就颇具“里程碑意义”。《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出台,为下一个十年中欧关系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路线图”。在荷兰,中荷宣布建立的“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是双方对中荷关系的首次定位。在法国,两国领导人为未来50年中法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中德联合声明的发表,则意味着中德两国,将不再局限于经济伙伴,更是政治和战略合作伙伴。中比关系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关于深化全方位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正是对中比关系的首次定位。此次李克强总理的英伦之行也颇具政治意义。这是中英关系转圜之后,中国总理首访英国,为三年来首次,有利于进一步增进中英政治互信,保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

 

任重道远,前景广阔

中国与欧洲国家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友好关系的迅速发展,反映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对欧重视程度上升。事实表明,这种重视,不是一时、一地或仅针对某个领域,而是对中欧关系整体的长期期盼。

习主席访欧期间,双方领导人就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这高度概括了中欧关系的历史积淀、发展现状与增长潜力,也是中欧共同利益与战略诉求的集中体现。即使在金融危机困扰欧元区的最困难时刻,中国也一直是欧洲一体化坚定的支持者。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下,外界对欧元的信心降低,来自中国国家领导人公开的信心支持,对欧元和欧洲克服债务危机的实际支持,对市场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提振作用,对当前欧洲经济的恢复颇具积极意义。在欧洲眼里,中国也不仅仅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市场和一个潜力日渐增大的投资者。而一直全球性议题中要磋商对象,是推动世界发展与进步的积极力量。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如经济复苏、国际反恐、气候变化以及地区动荡,中欧都需要相互扶持。近期,意气风发的意大利年轻总理伦齐访华时就表示,将拿出比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更大的胆识和远见,推动意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这在当代欧洲领导人中,也颇具代表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欧领导人的共同引领下,不断发展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将更具全球影响力。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公共外交论坛:为习近平访韩营造氛围
跟随科考队走进秘鲁亚马孙热带雨林
中印缅将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
教育部称今年全国高考未发生大面积舞弊现象
北京驾车撞金水桥暴恐案今在乌鲁木齐公开审理
人社部:7月1日起职工居民养老保险可互换
刘云山访问丹麦:中丹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中国600名远征军将士遗骸归国安葬
李克强下周访问英国将推动高铁合作
习近平同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举行会谈
微画册更多
2014亚信会议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中心。当前亚洲形势总体稳定,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地区主流。但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中的复杂因素也在上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与威胁交织。
专题导航更多

粽叶飘香 品味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占据主流地位。

中国媒体丝路行

“中国媒体丝路行”大型跨境采访活动采访团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组成。采访团从西安出发,随后经甘肃、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后抵达土耳其。

2014亚信会议
李克强访问非洲四国
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
习近平出席核安全峰会 并访问欧洲四国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