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的日本侵华档案资料显示,二战期间日军占领南京后,该地人口数量出现大幅下滑。
吉林省档案馆近期公布了89件新整理完毕的日本侵华档案,其中有6件档案与南京大屠杀史实相关。其中一件档案显示,在1938年2月19日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司令官大木繁《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中,记载了2月1日至10日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治安”恢复情况。其中第四项“难民返回情况”,反映出日军攻占南京前,南京市(不含下关)有100万人口的史实,而到1938年2月末,南京城内只剩下30多万人;报告第九项“民心不安现象”显示,“驻屯各地的日军官兵,军纪风纪涣散、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给居民带来不安。”
一直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以及日军在二战中的暴行,并有日本右翼人士妄称,战争爆发之前,南京只有20万人口,并以此来为其荒谬言论做辩护。而此次新整理的资料则对日本右翼的谬论给予了有力的驳斥。
在另一件档案中,一则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上随军记者所写《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战地新闻报道也记述了日军在三日内打死8.5万人,离下关码头最近的一条街到扬子江下游,尸体绵延达二三里的惨状。
此外,两份日军中国驻屯宪兵队《邮政检阅周报》上记录了从英国和德国发往中国的信件,信中摘录了当地报纸报道的日军兽行:“日本兵在南京强奸妇女数万人,甚至连十二岁的少女也被强奸,强奸后被惨杀者不可计数,实在是惨无人道。”“日军在南京的禽兽行为令人发指,连尼姑在内,年满14岁的女子全部被他们的兽欲所害。” 由于这些写信者的消息来源是第三方国家的新闻机构,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信度,更加印证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吉林省档案馆馆长尹怀表示,这部分档案所显示的日军侵华事实还只是冰山一角,大批的档案内容还将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得以重见天日。除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证据,此次新公布的档案资料还包括日本强征“慰安妇”,日军强迫奴役中国劳工和美英盟军战俘,关东宪兵司令部有关移送俘虏人员至731部队进行活体实验,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等等事实资料。
据尹怀介绍,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关东宪兵队仓惶焚毁档案材料,部分档案材料因苏联红军逼近,未及彻底销毁而被深埋地下。20世纪50年代初,长春建筑施工时发现了这批劫后余生的档案,随即被省公安厅收存整理。1982年,这批档案被转交给吉林省档案馆保存。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的日本侵华档案总量近10万卷(件),90%为日文档案,较为全面地记载了1931年至1945年间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活动,是目前已知的现存最完整、数量最多的日军侵华档案。这些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档案、伪满洲中央银行档案、唱片档案、伪满时期新京(长春)各重要建筑物图纸以及横滨正金银行北京支店及伪满洲国各机构形成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