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神九时刻”:13天太空之旅创多个首次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回顾“神九时刻”:13天太空之旅创多个首次
• 2012-06-2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中新网6月29日电 今日,在太空遨游13天之后,神州九号乘组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将返回地面。13天的太空之旅让三名航天员成功书写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多项“首次”,回顾刚刚过去这13天,一个个的镜头记录下了中国载人航天不断刷新的新高度。

 

镜头一:神九发射成功 中国女航天员首次“飞天”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37分许,中国“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与另两位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一道,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出征太空。

此次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夏季窗口发射,然而,除了这个“之首”以外,促使全世界聚焦此次神九发射的还有一大因素,就是神九乘组中的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通过此次任务,将首次对中国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新研制的女航天员乘员飞行装备等方面进行飞行验证,其意义深远。

有评论称,没有女航天员参加的太空载人航天是不完整的,中国现时载人上太空的经验尚浅,航天员要千挑万选,往往予人“铁汉”形象。而这次女航天员升空,在鼓舞女性以及太空任务人性化方面贡献不少。

 

镜头二:载人交会对接成功 航天员首次“飞进”天宫

神九成功发射两天之后的6月18日,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厅中的神九实时监测画面再次成为世界焦点。当日14时07分,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紧紧相拥。

自从半年前与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后,独自绕地球运行了3000多圈的天宫一号在这一刻终于等来了神舟九号,而这一次的“紧紧相拥”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3个小时后,17时22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像依次从神九“飞”进了天宫,中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首张全家福也随之传回地面。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厅的中国航天人,用欢呼声迎接这一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历史时刻。

对于中国此次实现的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专家分析,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意味着中国的飞船将成为真正的载人天地往返工具,能把人送到空间站或者空间实验室中去。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镜头三:吹口琴、过端午、打太极 天宫生活丰富多彩

此次“神九飞天”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长时间的太空生活,三名航天员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也尽情享受着失重带来的奇妙感受。

21日是航天员刘旺妻子的生日,当晚在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刘旺对着家人再次吹起了口琴,为妻子庆生。而作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女航天员,刘洋的太空生活则更加引人关注,她手持摄像机玩“自拍”,骑“太空自行车”锻炼,编织中国结,练习太极拳……刘洋充实多样的太空生活,让人们感受着航天员在紧张严谨的太空工作中的轻松心态。

6月23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远在太空的三名航天员也用自己的方式过节。当日中午,三名航天员把自己固定在天宫实验舱中部,面对面地开始了难得的“聚餐”,虽然没有粽子,航天员们吃着科研人员特意准备了粽子的替代品——八宝饭。景海鹏代表三名航天员向全球华人送上节日祝福,并对着摄像机展示写有“端午快乐”的飞行手册。

十余天的太空之旅中,6月19日15时46分,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成功接收来自祖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25日下午16时43分,女航天员刘洋代表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利用地面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发回了第一条面向公众的太空短信。天地沟通的多项试验也丰富着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镜头四: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航天员实现“开飞船”

6月24日,神九乘组三名航天员迎来了此次“神九飞天”的最核心任务:实现神九与天宫的手控交会对接。

当日11时08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下达分离指令,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随后成功分离。飞船自动撤离至400米左右停泊点。

短暂停留后,飞船开始自主接近天宫一号,随后进入140米保持。12时38分,飞船转入手动控制;12时42分,飞船对接环接触;12时50分许,对接机构成功捕获。随着对接锁锁紧,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再次形成一个组合体,手控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在此次手控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刘旺挑起“大梁”。他坐在中间,用右手边的姿态控制手柄、左手边的平移控制手柄来控制飞船的速度和位置,整个对接过程操作精准,圆满完成手控交会对接。

专家分析,手控交会对接对于航天员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此项技术将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有标杆性意义。这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镜头五:神九挥别天宫 首次实施空间手控分离

28日凌晨6时许,三名航天员陆续离开天宫一号,6时37分,指令长景海鹏最后一个挥手告别天宫,回到飞船轨道舱,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此前,他们已经把空间科学实验中采集的样本和数据从天宫一号转移至飞船返回舱,并通过重新设置将天宫一号恢复到与神舟九号对接前的状态。

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这也是神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第一次实施空间手控分离。

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介绍,组合体飞行期间,所有航天空间医学实验已按计划顺利展开,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成果。经过后续深入分析处理后,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航天医学发展和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的保障技术研究。

与飞船成功分离的天宫一号从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等待与下一艘飞船交会对接。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两年,其间计划进行6次交会对接。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272天,与神八、神九飞船共计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

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表示,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天宫一号的实际寿命很可能不止两年。目前天宫一号供电能力良好,推进剂消耗不到四分之一,备份设备都没有启用,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优化、飞行方案的周密实施以及质量的严格控制,飞行时间可能大大延长。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回顾“神九时刻”:13天太空之旅创多个首次
教育部禁止高校签预录取协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日志》出版发行
中美举行战略安全、多边军控与防扩散磋商
中国支持全面落实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
联合国将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联合国称叙利亚电视台遭袭事件“不可接受”
塞浦路斯下周初将与三驾马车进行救助谈判
《2012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报告》发布
神舟九号返回舱顺利着陆 三名航天员返回地面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