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多年前,中国有位名叫张骞的使节,受汉皇室委派,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从此,中国与中亚各国,乃至欧洲之间的商贸活动开始繁荣起来。当时商贾们常走的以汉都城即今西安市为起点的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道路,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长、最繁荣的经济走廊。
后来,由于战争、朝代更迭、经济重心转移等各种原因,丝绸之路衰落了。
2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交往愈加频繁,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未消的大背景下,人们对重现丝绸之路辉煌、带动中国与中亚各国贸易发展经济繁荣的期盼越来越高。
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可以与欧亚各国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建议的提出,迅速在中国及中亚各国引起强烈反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连接中国与中亚和欧洲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壮志说。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的是亚欧涵盖3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将为中国及她所连接的所有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合作契机。
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今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向西经过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五省(区)。因此,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五省区地方政府最为积极,媒体的报道显示,相关地方政府正在组织专家学者们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本省(区)的发展事宜。陕西省政府提出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保税区等作用,为促进欧亚地区合作和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交流创造条件,并提出建立省市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战略对接,把陕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新疆则成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促进新疆对外开放课题组。按照中国的制度,地方政府的研究与诉求最后会汇总到国家发改委,最后由国家发改委协调进而编制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规划。
但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境内的起点是哪儿,目前中国政府并没有确定,因此许多城市都在竞争,希望能成为起点城市。
东部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市,由于有铁路线与内陆的新疆及中亚地区连接,因此,连云港市市委书记李强通过各种场合,呼吁连云港市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理由是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在“经济带”战略中具有独特作用,特别是连云港港口连接亚欧陆桥与太平洋海运,是服务“经济带”建设的亚欧海陆枢纽,能更好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据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的信息,要确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还有难度,因为也有人提议起点为北京市,还有人提议起点为天津市。看来,现代交通的便捷,已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不可能与古丝绸之路一样,停留在中部的西安市。
具体政策在起草中
起点未确定,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国家发改委已经展开,有些政策已经在论证起草中。
国家发改委官员透露,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领域将拓展到技术、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对整个经济带区域内的经济体将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互动多在人力资源、能源、矿产等领域,且合作很顺利。
中国与中亚各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获益最大的应该是能源领域。中国的石油进口,大多数是海运,经过马六甲海峡等几个要道,有受制于人的隐患。在加强海上能源运输线保障的同时,扩大陆上能源运输的战略部署,是中国政府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因为,与海上运输相比,石油和天然气通过陆地管道运输风险较小。
中亚地区能源和矿产丰富,而中国的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根据国家能源局年初发布的信息,预计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3.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深化中国和中亚能源战略合作、使中国的能源进口不再过多依靠海运,从而提高中国能源进口的安全度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走廊是关键
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过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个别地区还政局动荡。因此,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困难也非常大,按照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议,欧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先做起来。
“目前看,‘道路联通’已经成型,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很大利好。”孙壮志说。
铁路方面,从连云港市坐火车,沿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一路向西,就可以到达新疆伊犁,这里是中国深入中亚腹地的节点。
公路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连接的主要干线公路均加入了亚洲公路网,由中国的连云港经西安至霍尔果斯的国家高速公路与穿越中亚的欧洲E40号公路已经相连。
航空方面,中国已经开通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之间的直达航线。
此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3国交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目前对中亚国家共开放了12个国家一类口岸。
以铁路为主体包括公路、航空在内,连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通走廊硬件设施已经初步建成。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签署了多项运输协定,为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的畅通奠定了法律基础。
“路通了才会有生意做,交通走廊的成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创造了基础条件。”孙说。
最终结果会是双赢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议之后,国际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担心,有些人甚至别有用心地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中国对中亚各国的资源掠夺。
对此,孙壮志表示,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扩大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投资,改善相互之间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又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实现双赢。
对中国来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推动西部内陆的开放。过去,中国主要是开发东南部沿海地区,而今年就任的新一届中央政府更加强调沿边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的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解决中国存在的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一个方案。
对中亚地区各国来说,2012年中亚国家经济总体形势不如往年,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个别国家的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味着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将来的经贸合作会更加务实,是中国和中亚合作进入黄金期的具体体现。
可以预见,中国和中亚各国都将因此迎来一个经济贸易快速增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