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今年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种养殖业疲软,使得政府在面对这一“头等大事”时更显任务艰巨,5月13日,农业部不得不派出7个工作组分赴湖北、四川等6个农业生产大省分别就春耕生产、扶持生猪生产和芦山地震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等进行督导调研。
据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农产品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在粮食种植方面,截至5月9日,全国已春播各类农作物8.57亿亩,占意向面积的63.9%,同比慢了6.3个百分点。其中,粮食已播5.68亿亩,完成60.2%,同比慢了7.7个百分点;油料已播4807万亩,完成46.6%,同比慢了4.3个百分点。养殖业方面,对CPI最具影响力的生猪养殖似乎陷入了困境,由于猪肉价格持续两个月下跌,而饲料价格不变,养猪头均亏损200元左右,使得农户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很低。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表示,中国农产品生产形势不乐观有许多原因,其中种粮、养殖的收入低于去城市打工的收入,使得一些农民放弃种地。此外,一些地方发生自然灾害以及禽流感等疫情,使得农业生产面临困难,如目前东北地区春涝较重,西北、西南等地区旱情尚未根本缓解;生猪价格下跌,牛羊肉供应偏紧,特别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使家禽业受损严重。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也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防止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大的波动,是目前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这样可以提振种、养殖户的生产信心,而且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重要意义。”杜志雄说。
中央出台稳农举措
5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等工作。
根据中国政府网的报道,这次会议部署了五大稳定农产品生产的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做好做好粮食植物的播种和管理工作,为秋粮稳产创造条件。二是要求相关部门继续落实生猪规模化生产扶持政策,通过增加国家和商业储备等多种方式加大猪肉收储力度,稳定猪价,提振养殖信心。三是支持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牛羊肉供应。四是在全力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同时,实施稳定发展家禽业的措施,保护种禽生产能力。五是尽快恢复芦山地震灾区农业生产,抓紧对因灾毁坏的设施和农地进行修复,对农作物进行补种。
杜志雄表示,这五项措施表明中央政府清楚并在想法应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防止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产生大的波动,这对对农业生产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杜志雄认为,目前粮食生产中最需要的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要减少。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增产3.2%,实现了九年连续增产。但即使粮食丰收,2012年中国依然进口粮食1398万吨,比2011年增长156.7%。如果今年粮食种植面积与去年比出现减少了,粮食产量也会随之减少,那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就会增加,这对中国粮食安全是很不利的。
根据农业部的资料,为鼓励粮食种植,今年中央财政将加大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在2012年奖金基础上增加20%。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280亿元。
对产粮大县奖励的政策开始于2005年,目前来看,这100个被奖励的产粮大县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年平均粮食产量均大于2亿公斤。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
这些奖励的钱最终会被奖给粮食产量大的农户和企业。农业部资料表示,国家将加大对种粮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
相关部门对生猪养殖的扶持的具体政策也迅速出台,5月9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启动了2013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以稳定猪肉价格。此次收储冻猪肉数量为93700吨。
商务部提供的资料表示,他们会协作其他有关部委持续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生猪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
有多大作用?
对于政府稳定农产品供求与价格的政策,国都证券农业市场分析师郝军表示,受种植周期影响,鼓励粮食种植的政策利好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需要等段时间才能明了。
郝军表示,在中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是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使地方各级政府分别有自己的GDP增长目标。由于当前种粮食效益偏低,粮食主产区的地方官员会将粮食生产工作排在招商引资等拉动经济增长项目的后面,有些地方官员甚至将耕地改为工业建筑用地,无形中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如果不改变官员的GDP政绩观,光靠鼓励粮食种植的政策是不可能稳定粮食生产的。
猪肉收储政策的效应要比鼓励种粮政策的效应来的直接,市场可以即时给出反馈。
据农业部市场监测,5月13日,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7.93元/公斤,比5月10日下降2.0%。显然,猪肉收储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市场及时的利好反应。
郝军表示,从近年来中央冻肉收储的情况看,每次收储的数量都较为有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共收储冻猪肉29万吨,2012年三次共收储10万吨,2013年截止到目前为止为7.5万吨。而全国一年的猪肉产量在5000万吨左右,国家收储量占比仅为千分之五。国家实际可以用于存放中央储备肉的冷库规模在60万吨左右,占全国一年猪肉产量的比重也仅在1%左右。
2009年和2011年的中央收储猪肉后,猪市价格很快就止跌企稳了。当时的政策在短期内就对猪肉价格起到了提振作用。但2012年和今年收储猪肉出后市场的表现并没有之前收储效果显著。郝军分析说,收储猪肉政策刚出台时对养殖户心理产生的影响较市场实际影响大,导致短期内生猪价格暂时止跌或下降幅度减小,在多次收储后,养殖户对此市场规律比较熟悉了,心理影响减弱,对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减小。
郝军认为,目前想依靠收储来改变养猪亏损的状态,可能难以实现,猪市欲走出低谷,仍需靠市场自身调节,收储只能起到助推的作用。
但郝军又表示,猪肉收储最重要的是可以影响生猪养殖的后市走向,而非当前。由于猪肉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决定价格走势的核心力量是供需形势。目前虽然养猪企业(户)出现亏损已近两月,但至今未出现普遍性淘汰母猪的现象,仔猪价格和母猪价格仍保持在相较于肉猪价格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到秋冬季节猪肉消费的传统旺季,生猪价格有望缓慢上行,养殖户实现盈利,但猪肉供应不会出现紧张,猪肉价格也不会暴涨。
在中国CPI中,猪肉的影响力一直很大。郝军指出,中国4月份的CPI比3月有所上涨,导致4月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当中蔬菜价格的上涨,但是猪肉价格的持续下降与蔬菜价格的上升相互间产生了抵消的作用,这也使CPI的涨幅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只要猪肉价格稳定了,CPI就会稳定。”郝军说,“从全年形势看,包括猪肉、粮食在内,中国农产品价格应该会趋稳。”
附:今年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走势
时间 指数值
1月4日 205.54
1月15日 208.99
2月1日 211.90
2月16日 216.70
3月1日 203.42
3月15日 196.03
4月1日 196.60
4月15日 205.94
5月1日 203.10
5月15日 197.30
(来源: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