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本刊特稿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印度经济改革:带着镣铐跳舞
楼春豪 • 2013-05-10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4月18日,世界银行南亚首席经济学家马丁•拉马(Martin Rama)称,“投资者对印度经济改革的前景表示疑虑”;一周后的24日,印度财长契丹巴拉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申,“政府的改革决心不会动摇,将在未来2至4个月内推出更多的改革措施”,并期待本财年的经济增长率由上一财年的5%提高到6.1%-6.7%。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印度经济改革前景的争论。事实上,由于国内政治力量并未就改革达成共识,这场始于2012年9月、被称为“规模堪比1991年经改”的经济改革,遭遇到了巨大的政治羁绊,就像“带着镣铐跳舞”,目标很美、但困难重重。

 

背水一战的经济改革

受欧美经济形势欠佳、国内政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印度经济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进入下滑通道,增长减速、赤字加剧、通胀高企,“闪亮金砖”沦为“褪色金砖”,一度对印度寄望颇高的西方舆论也发出“别了,印度奇迹”的感叹。

为了扭转经济颓势、铺垫2014年大选,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印度总理辛格大胆改革,任命有改革意识、与工商界关系密切的契丹巴拉姆为财政部长,联手推出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而其政策立足点是扩大行业开放度、突出基建和制造业、控制财政赤字。

一是扩大行业开放度。印度独立后长期奉行保守的经济开放政策,即使在1991年私有化和市场开放政策后,印度经济的开放程度依然不高。以零售业为例,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家乐福、乐购等外资零售商,在印度却难觅踪影。印度《商业标准》2013年4月13日的报道援引美国政府报告,一向倚重印度的美国也批评印度在保险、银行、通信、邮政等诸多领域禁止外资进入。显然,印度市场开放问题是导致国内外私人资本不愿“钱进印度”的重要原因。2012年9月14日,印度政府祭出改革大旗,宣布提高外资在航空、零食和通信业的持股比例,外资在三大领域的持股比例可分别达到49%、51%和74%。10月4日,印度政府又决定允许外资进入保险与养老基金领域,外资持股上限由26%放宽至49%。最新的改革动向是,印度政府正与中央储备银行和孟买证券交易所积极磋商,拟扩大外资投资政府债券和公司债的额度。

其次是突出基建和制造业。印度破落的基础设施饱受诟病,2012年夏天波及数亿人的大停电事故更是令印度颜面丢尽。印度总理辛格坦承,破败的基础设施、看天吃饭的农业和缺乏熟练劳力的制造业,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三大瓶颈。印度政府逐渐认识到,IT、金融等服务业驱动的模式,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也难以有效发挥印度经济的规模效应,更是与“包容式增长”的目标大相径庭。近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强调发展基建和制造业,曾计划2012-2017年投资1亿美元于基建,并出台了雄心勃勃的制造业发展规划,但都尚无起色。为此,印度政府希望借助此轮经济改革的契机,发展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构建更加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12年12月13日,印度内阁会议决定建立总理领衔的“内阁投资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大型项目的落实情况,确保大型项目能够及时获得环境、劳工等各类审批证。与此同时,印度的保险管理与发展署亦表示,将研究制定新的投资计划,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基建项目的比例。

再次是控制财政赤字。印政府拥有很多非生产性的补贴政策,在自身财力拮据的情况下,仍提供燃料、农药等大量补贴,导致连年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2011-12财年,印度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高达5.9%。印度政府希望借助此轮经济改革,开源节流,解决好财政赤字问题。开源方面,印度政府通过出售国有化企业股份、出售移动通信光谱来筹集资金。据报道,印政府正在考虑设立交易基金,为出售国有企业股份提供政策便利、更好地实现融资目标。节流方面,由于柴油补贴占据了印度补贴总额的一半以上,印度政府以此开刀,将柴油价格提高14%,大幅减少对柴油的补贴。

 

难以卸去的政治镣铐

印度政府抛出经济改革措施后,受到了工商界的普遍欢迎,却也招致反对党的阻挠和抨击。在辛格政府坚持推动零售业改革法后,议会第六大党、“草根大会党”退出执政联盟,使政府陷入议会少数的地位。实际上,印度经济改革所要克服的政治羁绊,远非某个政党退出执政联盟这样简单,而是有其深刻的体制因素。

其一,缺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体制。印度联盟政治盛行,主要的执政党必须仰仗小党支持才能组建执政联盟,这决定了政府在推动经济改革时投鼠忌器,必须注重与其他政党的协调磋商。政治力量过度多元,导致政治共识难产,极大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许多改革措施在政治博弈中牺牲。以此轮改革的焦点向外资开放零售业为例,其实该项政策早就提出,2011年底甚至酝酿推出,但因遭遇执政联盟内部的强烈反对而夭折。此次辛格政府力推此项改革,实际上是付出了壮士断腕的巨大勇气。

其二,缺乏统筹全局的长远规划的政治意愿。印度选举政治盛行,导致政府过度追求“赢得选举”的短期目标,而忽视对经济的长远规划。“众人皆晓战略好,唯有近利忘不了”,选民看重的更多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缺乏对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考量。为了迎合选民需求,各政党经常做出琳琅满目的许诺,不愿做长远的改革谋划,导致一些结构性难题长期存在。

其三,缺乏民主集中、统筹各方的政治准则。印度的部门利益、集团利益,经常凌驾于国家利益至上,部门政策相互矛盾,导致路线不清晰、改革有反复。比如此轮改革中,财政部提议设立“内阁投资委员会”,加快大项目的审批进度,就招致环境部、劳工部等部门的反对,最后经过激烈内部博弈才得以推行。

 

期待美丽的改革之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期待印度经济改革立竿见影并不客观。目前,印度经济改革措施的成效虽然不如预期,国内外的质疑声音依然很强,但客观地讲,印度的改革效果已有所显现。比如,财长契丹巴拉姆在去年改革前曾痛心地指出,截止2012年9月底,由于政府审批不及时而停工的项目额高达13.7亿美元。而根据最新的数据,“内阁投资委员会”迄今已审批通过了油气、公路和电力领域、总值达14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此外,印度政府的改革决心也不容低估。总理辛格曾一手推动1991年的经济改革,使印度走上快速发展道路,被誉为“经济改革设计师”,其深知“改革不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的道理,财长契丹巴拉姆也与工商界关系密切,颇具改革思维,两者搭档协力推动的经济改革,有望克服重重政治镣铐、跳出美丽的改革之舞。对于中国来说,经贸合作是中印关系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印度的改革措施也将为中印贸易投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于6月6日在昆明举行
统计局:4月CPI同比上涨2.4%
成品油价或迎新机制下首涨
南非将成为第十七届投洽会唯一主宾国
中国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
国家海洋局:我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关闭670家虚假中医网站
韩总统在美主谈朝鲜问题 将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日高官为晤杨洁篪延长访华遭抨击
英媒:中英关系脆弱因卡梅伦会见达赖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

作为一个非官方、非盈利的国际组织,博鳌论坛每年都在承担着为亚洲把脉的历史责任。12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全国两会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13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世界展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能力。

纪念北京周报创刊55周年
蛇年说蛇
黄灯停 绿灯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