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频频现“反伊斯兰”事件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焦点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西方为何频频现“反伊斯兰”事件
• 2012-09-21 • 来源:环球时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是西方自己长期以来对伊斯兰教的不尊重和侮辱,使它们点燃的中东革命动荡之火反而烧着了自己的眉毛。”俄罗斯《观点报》针对美国一部侮辱伊斯兰教影片连日来引发的席卷中东的抗议这样评论说。事实上,从英国拉什迪出版的《撒旦诗篇》开始,到丹麦的“漫画事件”、美国教士琼斯的“焚经”,再到近来驻阿富汗美军连连出现侮辱伊斯兰教事件都引起世界穆斯林的激烈反应,但西方这类事情仍然层出不穷。西方一些政要和媒体还打出“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幌子为自己辩解。尽管美国驻埃及使馆承认“个别人的作为伤害了穆斯林感情”,但不仅谷歌网站拒绝删除诋毁伊斯兰教的短片,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也高调批评美政府声明“太软弱”,“代表美国价值观的投降”。埃及“阿拉伯人在线”网站称,只要不改变这种成见和自以为是的优越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伊斯兰世界所收获的,就只能是“苦涩之果”。

 

罗姆尼反对向穆斯林道歉

“这不是西方第一次因一部(侮辱伊斯兰教的)作品引发穆斯林世界的轩然大波。”9月11日晚,美国驻利比亚和埃及大使馆遭冲击,并导致美驻利比亚大使等人被炸身亡的事件发生后,美联社在报道中这样写道。引发这次冲突的是一部名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电影,由美国犹太裔导演拍摄,对伊斯兰教先知进行侮辱式描述,迅速点燃了全球穆斯林的怒火。美联社称,这次暴行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宗教狂热者,其中也包括美国牧师特里·琼斯(去年曾因焚烧《古兰经》引发巨大争议,他对该影片的大力推介引起伊斯兰世界的注意)。

对于此事件,美国驻埃及使馆发表声明,除了对美国驻利大使被杀进行谴责外,同时承认“个别人的作为伤害了穆斯林的感情”。不过,这一声明立即遭到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强烈批评。他称,这一声明“代表美国价值观的投降,会给人一种美国政府软弱无能、无力保护美国驻外机构、助长当地示威抗议浪潮的印象”。

引发这起事件的影片视频片段两个月前被发到谷歌公司旗下视频网站YouTube上,但当时关注的人不多。直到一周前第一次有了阿拉伯语配音,这个影片才引发巨大抗议。YouTube网站12日表示,该网站不会删除这段视频,并称“这部在网络上广泛存在的视频显然符合我们的规则”。但路透社质疑,谷歌的视频网站规则明文禁止“煽动仇恨的言论”,包括基于宗教原因攻击或贬低特定人群的言论。

约旦《明日报》称,世界穆斯林的情绪近年来常被西方触怒,从根本上说是西方对伊斯兰教蔑视的心态引发的。“在西方人眼里,伊斯兰是愚昧和落后的代名词,连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都认为,伊斯兰是西方的真正的敌人”。

俄新社13日援引俄负责与非洲国家合作事务的总统全权代表马尔格洛夫的话称,正是由于对伊斯兰教的敌视,西方国家在幕后推动了“阿拉伯之春”,没想到让更激进的伊斯兰教组织在一些国家上台执政,从而造成伊斯兰势力的增强。马尔格洛夫说,西方不会放下对伊斯兰教的敌对和蔑视心态,这次事件也不会是伊斯兰世界最后一次对西方侮辱的反抗,未来针对西方更激烈的事情仍会发生。

 

西方社会出现“反伊斯兰狂热”

为什么这些由少数极端思想的人制作的并不起眼的影片或作品,能制造这么大的风浪?美国《赫芬顿邮报》曾称,如果认为反伊斯兰教的运动只是在“9·11”之后才发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美国和西方妖魔化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心态一直存在。早在1988年,英国作家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就引发伊斯兰世界的抗议。2005年,丹麦最大的报纸《日德兰邮报》刊登了12幅有关穆罕默德的漫画,引起叙利亚、伊朗、阿富汗等国持续数周的抗议和暴力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亡。2011年,美国佛罗里达传教士琼斯焚烧《古兰经》引起世界的关注。今年以来,驻阿美军烧毁《古兰经》以及羞辱穆斯林的事件在阿富汗引发大规模骚乱和袭击,至少造成30人死亡。

近年来,每当临近“9·11”事件周年纪念时,美国国内就会涌出一股反伊斯兰教的情绪。在美国田纳西州,不久前有人推出了一项计划,在公立学校进行反伊斯兰教演讲,主题是“我们后院中的威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这项计划是由那些感到美国生活方式遭受伊斯兰教威胁的人发起的。一个名叫格雷格的组织者称,“伊斯兰教将给美国带来毁灭,因为伊斯兰教意味着同性恋被处死,妇女不能受到教育且要嫁给父亲为其选择的男人”。CNN担忧,像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一样,“反伊斯兰狂热”具有演化成危险事件的潜在可能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马振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年亨廷顿《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中强调的就是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许多西方人认同这个观点。特别是“9·11”事件后,西方人对伊斯兰教歧见增加,认为伊斯兰文化落后、极端等。美国犹太势力大,也影响着美国人的思想。虽然奥巴马曾表示要改善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但不可能扭转西方这样的偏见。伊斯兰世界对外来干预本来就一肚子火气,愤怒的火焰很容易被任何一点侵犯点燃。

事实上,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时散布妖魔化伊斯兰教的声音。比如,田纳西州副州长罗·拉姆西曾经称有15亿信众、1400年历史的伊斯兰教“不是宗教”,而是“邪教”,因此美国宪法保护宗教自由的条款“对伊斯兰教不适用”。《华盛顿时报》也曾在社论中批评奥巴马关于“伊斯兰教是美国的一部分”的说法。文章说,奥巴马说伊斯兰在促进正义、进步、容忍和人类尊严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这种观点对穆斯林妇女来说简直“太令人惊讶了”,去问问阿富汗的妇女吧。文章还称,“纵观美国的大部分历史,伊斯兰世界一直被认为是‘遥远的、陌生的和好战的’”。

美国华盛顿州《新闻论坛报》称,这部影片煽动伊斯兰国家的反美情绪,事实上这是最极端的美国人与最极端的穆斯林在网上狭路相逢的结果。一代人以前,西方的亵渎与东方的愤怒没有这么容易碰在一起,互联网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任何一个傻瓜都可以将卑鄙的材料传到网上,无法消除的内容可以在网上保持数年,搅动人们的情绪。文章称,“在保障所有人包括傻瓜言论自由的社会,和不虔诚被认为是罪过的社会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西方只能收获“苦涩之果”

“阿拉伯人在线”网站日前撰文指出,现在应该是美国认真思考其中东政策的时候了。奥巴马上台后,接受了前任小布什欲改造中东却屡屡碰壁的教训,开始改变策略,以“软实力”和“巧实力”来对待中东和伊斯兰世界,但美国对中东的占有、对阿拉伯人的驾驭和改造心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在“中东革命”之际,美国抛弃了穆巴拉克等政权,开始站在所谓民主和“革命”一边,但由于美国的倨傲立场未变,结果必然是遭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弹。文章称,只要不改变这种成见和自以为是的优越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伊斯兰世界所收获的,就只能是“苦涩之果”。

不过,西方看来很难改掉这种优越感。即使在侮辱伊斯兰教事件引起激烈暴力冲突之后,一些西方政客或媒体仍然以民主或自由为名拒绝道歉。当年《日德兰邮报》刊登侮辱伊斯兰教漫画后,时任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曾公开批评该报犯的错误,但又以新闻自由为由拒绝对此道歉。法国《法兰西晚报》在刊登争议漫画的同时,以“我们有权丑化上帝”为由为自己辩护。这些都使伊斯兰教国家更加愤怒。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华黎明表示,西方社会对世界其他文化有种优越感,尤其是对伊斯兰文化。这不仅存在于西方的精英分子中,也存在于整个社会。“阿拉伯之春”之后,美国很得意,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在伊斯兰教国家得到实现。但这次事件表明,美国的价值观在伊斯兰文化面前太苍白了。

马振岗认为,西方总觉得自己给伊斯兰地区带来了民主自由,但它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考虑伊斯兰世界的传统和文化。它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中东,如果不接受就使用武力。因此,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民众对美国有很强的反感。

华黎明说,西方“民主和自由”的说辞只能更加体现出西方的傲慢。民主和自由都是有条件和限度的,不能侵犯其他民族、文明最神圣的东西。美国在中东下了很大本钱,建军事基地,给经济援助,卖军火,培养代理人,实行所谓的“民主”,但换来的是中东民众对美国的极端厌恶和仇视。

英国独立电视台称,整个美国历史上只有五名驻外大使被杀害。这起事件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北约在“中东革命”中的地位已经被激进伊斯兰主义者厌恶西方的情绪所替代。报道称,华盛顿应更谨慎地斟酌对叙利亚武装分子的军事帮助,尤其是对于那些之后有可能将枪口指向美国的人。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云贵灾区60.2万受灾群众饮水基本解决
未来香港服务业有望成全国性专业服务业
首届中国-欧盟市长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
温家宝出席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并讲话
交部发言人:中方将同日方保持各层级沟通
联合国官员: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埃及总统出席联大会议期间是否见美国总统未定
潘基文敦促发达国家信守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承诺
野田欲修复中日关系 中方回应日拟派特使访华
中方强硬应对“购”岛 野田佳彦承认预估有误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