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今年能够做些什么?如何抓住40周年这个机会,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基础更加深厚,增进两国国民感情,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不知各位委员在这方面有何高见?
唐:我认为,今年重点是要办好“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活动。举办“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是野田首相去年访华时,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双方将在文化、教育、旅游、媒体、青少年交流、友城等各个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和交流活动。根据初步统计,仅中方的活动已达到110多项,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实际上不少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如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华展、“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日方开幕式都很成功,受到两国民众的好评。今年“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口号是“新的相遇、心的纽带”,我衷心期待两国能有更多的民众,通过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在“新的相遇”中建立起“心的纽带”,真正使中日友好深入人心。
叶:唐首席委员提到今年要加强中日青少年交流方面的工作,我深有感触。我们要更多地寄希望于青年人。
我记得第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首次访日,去了新泻。唐首席委员派我们几个人到新泻大学去座谈,那里的学生们很友好。我很感动,就对他们说,我打算请你们一二十个大学生到中国去访问。不久,日本“3.11”大地震发生了。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马上请那些孩子来中国。他们来了以后,唐首席委员高度重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宴请那些日本大学生。唐首席委员分别与他们亲切谈话、干杯,那些孩子很感动。我告诉他们,日本很多政治家都说过,包括野田首相在内,他们曾是上世纪80年代中日青年大交流时的参与者。你们这些孩子当中没准将来会出个首相呢。这些孩子回国后,还纷纷来信表示谢意和敬意。
周: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那么,唐首席委员您认为中日关系在今后中长期的发展中应该把握住什么?
唐:展望未来,要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我认为双方需要加大力度做好增进政治互信和国民感情两大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要推动双方客观看待和正确对待对方的发展,同时要大力开展人文交流,推进在双边、区域和全球层面的合作,不断扩大共同利益,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之路。要达到这一目标,双方必须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中日关系今年处于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面临很多发展机遇。也可以说今年是中日关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双方如果能抓住机遇,搞好今年的中日关系,就能为中长期中日关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如果错失良机,甚至把两国关系搞坏了,其负面影响可能也是长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难得机遇,保持高层往来,深化各领域合作,使两国关系在今年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新的发展。当然,稳定是大前提,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为此,一定要妥善处理有关敏感问题。我对今年中日关系的期望概括起来也是四个字:“稳中求进”,即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要注意发展内涵、创新形式、提高水平。
周:今天的座谈会上,各位委员分别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中日邦交正常40年来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充分、客观的阐述。
我们希望通过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举行这样一次座谈会,梳理中日关系发展的脉络,彰显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寻求当前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为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一些积极作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