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惑之年”的中日关系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进“不惑之年”的中日关系
• 2012-04-12 • 来源:《人民中国》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通过中日文化交流营造亲近感

:当今,中日经济可以说是相互依存,互惠互补。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很有特色。因为,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相互师从、相互倾慕,在价值理念上存在着许多共识。因此,文化交流也构成了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曾经长期致力于中日佛教交流的叶委员,在这方面一定有不少心得吧?

叶小文(以下简称叶):我做过20年的青年工作,也做过20年的宗教工作,我就这两方面的亲身感受来谈一谈。

我做过20年的宗教工作,谈到中日的佛教交流,我亲身感受到佛教交流可以超越政治,飞越时空,因为它是一个通过共同信仰、薪火相传培育出的历史;是一个伟大精神一以贯之,凝聚成的历史;是一个通过一大批伟大人物承前启后,铸就成的历史;是一个通过一批一批友好人士不懈努力,谱写出来的历史。我们都熟悉鉴真,一个盲人6次克服各种困难东渡日本。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我的恩师赵朴初先生,是个佛教居士。在我当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的时候,赵朴初先生几次让我去日本访问。我说,不去。因为,我对日本人没有好感,他们在我脑海中都是侵华日军的形象。赵朴初先生就把我带到海南岛,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海南岛有一处叫鹿回头的地方,从前有个少年要追一头鹿,鹿回头化为美女,少年爱之,遂为夫妻。他讲,过去我们请弘一大师去日本,大师不去,说海水已经被日本人染红了。现在,我们踏破阻拦去了,通过中日佛教交流,重新找回中日友好。赵朴初先生的真诚、豁达和高瞻远瞩打动了我。不久,我就率队访问了日本。结果,日本民众很欢迎我们,把我们当作赵朴初先生的使者,在我去的寺庙里面,钟鼓齐鸣,让我深深感受到同根同源的两国文化,在改善、推动中日关系时具有的强大力量。

我想,2000年友好铸就了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就像日本前众院议长河野洋先生说过的,日本文化传统中散发着中国文化浓郁的馨香。而且,我们有民间的根基,两国民众交流历时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因此,每逢中日关系遇到困难的时候,文化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就会站出来,潜移默化、持续不断地努力。因为我们坚信,总有同一缕春风,同时吹绿大洋彼岸。

薛伟:正如刚才叶委员所说,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特别重要。因为,文化是揭示人性的,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的。以这个作为切入点,容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彼此的认同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来中国演出。那时,我还在上小学,跟大人在一起聚在一台黑白电视前看他指挥中国的交响乐团。小泽征尔的演出当时轰动了整个中国,也给我产生了很强烈的印象,由此萌生了我想了解日本的好奇心。

1983年,我在日本国际音乐(小提琴)大赛上获奖,许多日本艺术家和民众向我表示祝贺。他们的热情、友好,以及对经典音乐的高水平鉴赏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从而,让我对日本、日本民众产生了一种亲近感。

:中日文化同根同源,中国许多优良的传统在日本也根深蒂固。“温、良、恭、俭、让”这些美德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请问唐首席委员,您认为在当前,哪些内容和形式能够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动力、为改善国民感情发挥新的作用?

唐:中日一衣带水,在长达两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中,文化交流贯穿始终,从未间断,可谓渊源深厚。从秦汉时期开始,汉字、佛教、典章、书画、诗歌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日本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和谐共生”、“以和为贵”的理念也是中日两国的一个共同特征。可以说,两国具有相近相通的东方文化价值理念,这是中日关系区别于两国同其它国家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在这方面,最近有个很好的例子。前不久,作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的开局之作,“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品展”在东京成功举行。展览可谓盛况空前,日本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日本天皇、皇后、皇太子亲自前往参观,普通日本民众每天排长队等候入场,最长排队时间需要5个小时,参观人数超过25万人。我们应该利用邦交正常化40周年这一大好时机,多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这也提醒我们,要多从两国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理念入手,多开展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文化交流活动,才能吸引更多普通民众关心支持中日关系,才能真正拉近彼此感情距离。

:我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的电影电视剧登陆中国大陆,像《追捕》、《阿信》和高仓健、山口百惠、栗原小卷、中野良子等明星,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日本文化风,他们在中国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这些电影电视剧作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单一印象,而且让中国观众对日本社会有了感性认识,见识到日本从废墟中崛起,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日本同中国在文化层面上的交流,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由于当时中国国门刚刚打开,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还需要一个过程,而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相同的根,所以日本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讲有亲和力。如果两国能坚持加强文化交流,完全可以在两国人民情感上培育出有利于双方互惠共利的土壤。

:的确,影视作品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忽视。80年代两国国民感情达到空前的良好水平,影视作品可谓功不可没。今后中日两国应该多引进对方国家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加大向对方国家市场推介本国影视产品的力度,双方还应通力合作多拍摄一些弘扬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作品,这在过去有成功的先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国税总局称目前个税起征点符合实际情况
乐玉成: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唯一选择
京沪等一线城市主流首套房贷款利率再次下调
墨西哥西部发生7.0级地震 首都有震感
希腊总理正式宣布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大选
奥巴马竞选阵营发布短片播放罗姆尼争议言论
北京环保部门回应PM2.5监测设点质疑
西安打造城市“双翼” 形成发展“合力”
神舟九号将执行首次载人交汇对接任务
艺术大师谈自闭症儿童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