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从公车禁令、节日反腐到巡视组进驻各地,多名省部级高官在这次反腐风暴中“落马”。
去年11月底之后,中央纪委和监察部每隔几天就会公布一个省部级官员因涉嫌严重违纪而接受组织调查,单是12月份就公布了5位省部级官员“落马”。2014年2月18日傍晚,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其网上公布,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涉嫌重大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仅14小时后,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作利又出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接受组织调查之列。至此,中共十八大以来,已有20名省部级官员被查处。
今年两会期间,反腐败自然成为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委员们认为,当前空前的反腐力度显示了中共反腐的决心,呼吁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化建设和创新。
“要全面提高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将反腐败坚持下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郝树声说。作为长期调研基层舆情工作的政协委员,郝树声深知百姓最真实的情绪,发现政府为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所做的努力和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表现,都极大地提升了其在公众中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但是,腐败问题仍是政府公信力的“丢分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当前的反腐行动抓住了腐败问题的主要矛盾,应通过加大反腐力度等治标措施,不断寻找从根本上、制度上杜绝腐败之道。他建议,除完善纪检体制和巡视制度外,以公开化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应在反腐败中起到更大作用。
2013年初,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表示。他相信,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而形成的政策力量,将促使掌权的领导干部们更加慎重地用好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