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十八界三中全会经济改革前瞻- 本刊特稿 | ![]() |
转播到腾讯微博 |
9月上旬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发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见附后)再次证明了中国经济回暖的走势,同时也证明了唱空中国经济言论的错误。
对经济走势敏感的中国资本市场率先对向好的经济数据给予了回应,9月份以来,中国股市出现持续上涨;特别是在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的当天,上证指数更是上涨了3.39%,这在近三年来是不多见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认为,公布的数据显示出经济增长明显好于市场预期,而且数据之间印证了中国经济企稳复苏回暖的态势基本确立,市场信心得以恢复和增强。
经济数据发布后,高盛、汇丰、渣打、摩根大通等世界投行和经济研究机构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
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国要完成年初提出的全年经济目标7.5&的增速应该没有问题。如无特殊情况发生,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在7%-8%的区间内保持平稳的增长。
经济数据企稳迹象的强化,不仅回应了外界一年来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质疑,也让中国政府有更大的精力和空间推动深层次的改革。“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会更精彩。”李克强总理9月11日在达沃斯夏季论坛上说。
两个月后中国将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由于三中全会往往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展现今后五至十年执政理念及经济改革思路的会议,且本届政府上任至今显示改革的决心异常坚定,因此人们对此次会议呈现的经济改革蓝图抱有极大期待。
据目前透露出的一些消息,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望涉及的诸多经济改革之中,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或将释放最为明显的信号,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这将给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形势应该会比现在更好。因此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企稳并进入上升通道,已经成为中国国内各界共识。
经济回升动力来自于改革
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了缓慢回调走势,各项放缓甚至下跌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进入“转型”阵痛期。转型是指中国政府欲通过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和增长方式,以改变中国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发展道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许多专家曾预言,这一转型阵痛期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从8月份数据看,这一阵痛期似乎在走向尾声,中国经济将正在迎来一个更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周期。
那么中国经济向好的动力来自哪里?许多唱空中国经济的人士可能对此迷惑,就像许多人对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表示迷惑一样。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来自于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0日在大连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有很好的总结:突出释放改革最大的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它们和稳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在经济转型的同时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自今年3月新一届中国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就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鼓励信息消费、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十多项改革利好政策。
从8月数据看,这些改革举措收到了成效,释放的政策红利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推动力。
实体经济形势乐观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8月数据显示,中国实体经济呈现乐观的发展形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工业生产增加值为10.4%,这是年内首次回升至10%以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工业生产增加值回升的背后对应的是实体经济的好转,而且8月份工业增长明显超出预期,相比7月9.7%的增速属于显著反弹。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央对投资采取了放松的政策,而地方政府又有较大的投资热情,加上进出口和社会总消费数据也现好转,这将刺激工业生产的活力。接下来的四个月,工业生产增加值数据将持续向好,实体经济将重现活力。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扶持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按照政策的安排,这种扶持会持续下去。过去几个月来,央行持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同时央行对到期央票进行展期操作,9月初央行发行515亿元3年期央票以对800亿元到期央票进行部分展期。这给实体经济注入了急需的资本,保证了实体经济的经营生产活动。但央行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保持一定适度。目前的市场流动性总体而言是合理的,既不像上半年那样紧,更不可能再出现6月份的银行业资金流动性危机。同时市场预期的降息等宽松政策年内不会出现。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良好数据确认了三季度经济形势比二季度要改善的这个判断。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转型是有底线的转型,政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增加,政策的重点还是促转型,加快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实体经济和内需的发展。
着眼未来
中国稳经济政策不会只考虑目前暂时的经济增速,而是着眼于为了经济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走势。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院研究员胡迟向媒体表示,由于经济已持续回升,预计下半年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态势。但胡迟也强调,不应当忽略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例如,越来越凸显的地方债问题、制造业投资的相对萎缩、企业利润的增长乏力。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利润下降。
胡迟认为,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保持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上。
同时胡迟表示,要让未来中国经济增速重新回到过去的两位数,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经济基数很大了,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还能保持7%-8%的增速已经很不容易。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制造业投资与消费未来可以有更大空间。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虽然加快,但大部分来自于基数效应,还不能说代表趋势。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长虽然小幅超过预期,但加速的主要是食品能源等必需品,并不代表整体消费的走强。
研究报告表示,8月份工业生产的进一步改善固然值得欣喜,但从需求面数据来看,目前的动能主要来自基建投资。由于刺激基建投资的政策没有太强持续性,所以导致基建投资也很难形成持续时间很长的大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目前经济复苏势头能持续多久有些担忧。未来如果内需和外需能够接过基建投资的接力棒,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才能得到保障。”光大证券报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