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 媒体关注 | ![]() |
转播到腾讯微博 |
9月10日,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出席论坛的企业家代表。
李克强阐述了中国改革的方方面面,并表示:“这些都是触动利益的事情。但是,我讲过我们会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中国中央政府不到半年时间,已分四批取消和下放200多项行政审批权,在渣打银行中国经济专家斯蒂芬·格林看来,“决策层拿出了明确的改革日程表,这是动真格的了”。
事实上,自从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就备受舆论关注。其中,行政审批权的下放和取消,被认为是机构改革的标杆。
按照中央政府的设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但当落实到了基层,目前来看,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行政审批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阻力重重,尤其当落实到基层时,调整难度不小,因为牵涉其中的相关利益方太多。
当前,部分行政机关存在乱设审批事项、设置条件等现象;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的关系没理清,存在行政许可审批与非行政许可审批划分不科学的问题。
由于手握行政审批权,长久以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好。如果大手笔削权,对与其部门类似的其他基层政府部门来说,无异于一次明显的阵痛,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由此带来的阻力不是短期内能轻易解决的。
此外,从人事关系的角度考虑,一旦大手笔削权,必将牵涉到原本依仗行政审批“过活”的人员,这其中包括在编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等,且临时聘用人员由于抗风险能力低,更容易成为削权改革过程中的淘汰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
从制度上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走两条路:首先是立法,其次是靠政策扶持。所谓立法,即行政许可法,要详细规定审批行政许可的范围、设定、程序、限制了许可的事项。在政策层面,决策层有必要对某些行政许可事项重新调整。
具体来说,可以从取消非公共领域的行政审批开始,比如竞争性商品的生产或流通不需要行政审批。虽然将会触动既得利益阶层,但改革必定是会遭到阻挠,考验的是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