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 媒体关注 | ![]() |
转播到腾讯微博 |
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近日表示,中国的银行在全世界应该是最挣钱的,去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国占了100家,全球盈利总量三分之一是中国贡献的。
目前中国的利率受央行管制,存贷款利差高达3个百分点左右,世界罕见,而全世界银行存贷款利差只有1个多百分点。在金融垄断和价格管制造成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利差过大意味着银行的日子很好过。
银行只要做大贷款规模,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傻子也可以赚钱,这样一来,银行业的经营水平不可能提高,竞争力很弱,银行可以做大,但不可能做强。因此中国的银行盈利全球最强不值得骄傲。
由于过分依靠利差收入,银行的不良贷款也出现反弹,随着地方融资平台集中还款期的到来,这种盈利模式难以为继。截至6月末,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绝大多数仍是“双升”。
银行利差过大也扭曲了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银行业是服务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是,银行的高利润实际上是从实体经济吸血,中国的银行不仅没有服务好实体经济,反而给实体经济增加更大的经营压力。
今年以来,贷款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出现显著增长,但是经济反而不温不火,体现出实体经济明显缺血的状况。这表明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间打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6月出现的‘钱荒’现象,就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集中爆发的表现。
新一届政府认为应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中国的银行与全球顶尖同行相比,在治理结构、内控机制、风险管理能力、激励约束、国际化发展和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也仍有不小差距。如果中国的银行能够在同一水平线上与全球顶尖同行进行竞争并且仍然能够盈利最强,那时或许才值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