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谦谦长者
吕 翎 • 2008-03-06 • 张立方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回忆《北京周报》首任总编辑杨承芳同志

 

初到周报社,作为一名普通翻译,在工作上我和杨承芳同志只有过两次直接接触,一次是译稿时碰到的一个问题去向他请示。他一点总编辑架子都没有,解答完问题还和我很亲切地聊了一阵; 另一次是1965年国庆之夜,他陪两位法国专家在天安门前观礼台上看焰火晚会,我做翻译。 两位外国朋友一面看焰火和广场上的舞蹈,一面向他问起中国对一些国际大事的看法。承芳同志一一给以解答,两位专家十分信服。

1969年冬去河南“五七”干校,承芳同志和我们都住到了上乐村,从那时开始接触多了起来。当时承芳同志已年逾花甲,身体不好,劳动和学习却努力认真;劳动之余,经常坐在房东小院里读报纸或看书,有时还帮房东大娘挑水。我早就听说过他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共产党员,长期在上海做工会工作。1936年底,他奉党组织命将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从上海护送到欧洲。每当我怀着敬意向他探问这些辉煌往事时,他都婉转避开了。可是讲起别的话题,他就会带着浓重的贵州口音,兴致勃勃地和你攀谈起来,让你倍感亲切,受益颇多。上乐村的老乡们都说老杨待人诚恳,懂得的事多,都乐意找他聊大天。

从干校回来,我们都住到了花园村大院,先是筒子楼,两家隔一个门。他女儿们给他买了一台电视。有什么好节目,他都不忘记过来请我老祖母去看。后来我们又一起搬到新建的8号楼,虽不在同一单元,但两家人还是经常往来。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两次他在傍晚来我家。一次是我患黄疸性肝炎出院的当晚;另一次是给我送一本他刚拿到的《当代国际社会科学手册》样书。那时老人已年届七旬,视力不好,楼道里又没有灯,他一个人下四楼再上四楼来我家,令我至今想起仍感动不已。

他到社科院任职后,工作很忙,但是对《周报》事业仍很关心,经常看《周报》,多次听他讲过《周报》办得越来越好了。这一时期他的心境特别好,笑声也更多起来。一次他出国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回来,我们去看他。他兴冲冲地讲起一个故事。会议结束时,举办方给每位贵宾发了一笔零用费。 第二天大使在使馆宴请他,席间他说起打算用这笔钱买两本外文工具书带回去。大使听了忙提醒他这笔钱虽然数目不大,但按照规定要带回去交公……。承芳同志讲到这里时,没有丝毫的抱怨或牢骚,而是哈哈大笑,说自己差点坏了规矩。

1994年底,承芳同志患病住进广安门中医院。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好转,但是回家没多久就再次病重,被送进了协和医院。我去探视他时,他鼻子里插着管子,正在昏睡。醒来后,听说我来看他,便高声唤我的名字,并问我爱人和孩子可好。当他知道我爱人回南方看望生病的老父亲了,他十分吃力地叮嘱我:“告诉小徐,人岁数大了,机器磨损了,容易出问题,这是自然规律。 但是也不要紧张。老年人抵抗疾病的经验和本事多着哩!” 老人自己重病在身还不忘安慰他人,我当时就涕流交垂了。

承芳同志的英文水平很高,英文写作和翻译的经验十分丰富,连英国专家都对他倍加称赞。他曾花几十年心血编写过一部实用英汉翻译辞典。书稿接近完成时,“文革”来了。全部卡片被造反派抄走,没有了下落。 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到干校后,他找时间开始重新收集资料,做卡片。1978年平反后,组织上曾派人帮助他打字和誊写。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可参考的资料越来越多,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承芳同志不愿马上收手。然而眼疾和病痛最终迫使他停笔。他去世后,外文局原局长林戊荪同志曾多方设法想将辞典已完成部分付梓,以部分地了却老人未竟之愿,同时也是对逝者一个很好的纪念。但这一努力因种种困难未获成功。

(作者为北京周报社原副总编辑)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2013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月底启幕
期望中土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发改委:铁矿石供大于求不可避免
商务部:中欧在电信市场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布 公开力度加大
国际法庭或不顾中方拒绝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中俄达成十年来最大军售协议
习近平履新首访描绘“世界梦”
塞浦路斯所有银行将继续关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