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北京周报创刊50周年寄语
吕 翎 • 2008-02-27 • 清水 由实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今年3月,《北京周报》将迎来创刊50周年。

50年前,新中国成立尚不满10年,由于考虑到有必要向世界介绍新中国的风貌,1958年3月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周报》英文版创刊。继英文版创刊之后,相继发行了西文版、法文版。1963年8月,《北京周报》日文版诞生。此后,印尼文版、德文版也陆续创刊。这样,《北京周报》成为中国唯一的、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语种周刊,起到了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作用。即使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等特殊时期,《北京周报》仍坚持每周照常出版发行,未曾出现过停刊、发行延期等情况。

在上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选择中文作为自己的第一外语,就是根据当时的《北京周报》了解中国的信息的。

当时,日本和中国还没有邦交正常化。从日本方面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处于一种闭关锁国状态,是一个信息被隔绝的神秘国家。如果想了解这个国家,除了少数日本新闻媒体的特派员的报告之外,只能通过几本日文的中国出版物了。首先,可以通过《中国画报》的照片了解中国风貌,如果因此产生了兴趣,在阅读了《人民中国》之后,可以得知稍微详细的信息,如果兴趣进一步加深,就可以通过《北京周报》了解到政治性、理论性方面的内容,当时的人们基本上就是采用这个顺序获得有关中国的信息。简言之,《中国画报》是了解中国的入门篇,《人民中国》是中级篇,《北京周报》则是高级篇。此外,《北京周报》与高级篇的高度相应,虽然偶尔会有红色字的彩色印刷,但一般都是排得满满的小号黑色文字,感觉是一本非常理论性的读物。

然而,从1978年开始,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北京周报》面貌大变,当初让世界了解“新中国”的目的也几乎实现了。

在进入21世纪的2001年,《北京周报》仅仅保留下英文版杂志,包括日文版在内的其他语种的纸质版都消失了。日文版、法文版、德文版都仅保留了网络版。正巧在这个时期,我作为《北京周报》的专家目睹了这些变化。

对于失去纸制版我感到非常遗憾。与此同时,对于新时代中破堤而出般地不断涌现的新词汇的翻译及校阅,我也感到不知所措。50年的光阴,能够记录一个稚嫩婴儿从呱呱坠地到脸颊上逐渐显现皱纹的成长岁月。50年里,北京周报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用词上,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老词句不见了;在内容上,实现了从以政治为中心向覆盖综合领域的转变;如今,甚至还有了网络视频新闻。

网络版上的文章,出现后消失了,消失后还可能再出现,有种梦幻般的感觉。与纸制版不同,如果不打算作为资料进行保存的话,也许是不会留下来的。但是,我认为,过去《北京周报》所起的那种作为“资料”、“数据”的记录性作用,今后也有必要继续发挥下去。

再过50年,《北京周报》会怎样,是否还能继续存在下去,我是不能亲眼目睹了。但是,作为曾置身于这里的一员,我衷心祝愿《北京周报》能一直存在下去。假设,即使《北京周报》完全不存在了,也期待有人如同“现代‘司马迁’”,将中国大改观时代的风貌以“现代《史记》”的形式正确记录下来,这个记录载体不论是纸张,还是CD,还是蓝光光盘,或是无法想象的“下下下一代”的光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2013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月底启幕
期望中土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发改委:铁矿石供大于求不可避免
商务部:中欧在电信市场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布 公开力度加大
国际法庭或不顾中方拒绝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中俄达成十年来最大军售协议
习近平履新首访描绘“世界梦”
塞浦路斯所有银行将继续关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