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难忘的西藏之行
吕 翎 • 2008-02-27 • 戴延年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我还访问了农奴出身的中共拉萨市委书记,看到一些藏、汉族干部向他请示工作,显得很有权威。

这期间,我差不多每天采访完毕都要到医院看望老林,了解病情。他在医院里能补充到缺少的氧气,情况开始好转。他急迫地想知道采访的情况,我便说给他听。他聚精汇神,显得很有兴趣,听到生动的故事甚至拍案叫好,不时出些点子,忘了自己还躺在病床上。我从他那儿受到鼓舞,便更起劲地去采访。

那两个女演员回到拉萨后打听到我们的住处,提着香喷喷的酥油茶来探望,说喝了他们藏族人喜欢喝的这种酥油茶,就能像她们一样适应这里的自然环境。知道老林住院后又去医院探望。

随着身体好转,老林多次要求出院,但医生不准。又过了几天,老林再次要求出院被否后便求助于我。我了解到他很少补充吸氧,感觉也还可以,心里有了底,便与他“合谋”,偷偷带他出院,登上座落在市区山顶的布达拉宫参观采访,他安然无恙。回到医院后立即“坦白交代”,医生惊愕之后,准许他办理出院手续。

 

深入采访

我们一起深入采访。在著名大活佛、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陪同下参观了大昭寺、罗布林卡及其他古迹。这些地方的壁画和文物表明了藏汉两个兄弟民族久远的友谊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在西藏博物馆展厅,我们了解到由贵族、官员、寺庙组成的西藏农奴主阶级在无偿劳役、高利贷、税赋等诸方面对农奴残酷剥削的情形,还看到从西藏各地搜集来的对农奴施毒刑——挖眼、割鼻、割舌、断肢的刑具,看到被活埋的奴隶的骨头和放在油锅里炸过的手,老人和小孩的皮和骷髅头,“送经堂”里使用的用处女腿骨制成的“号子”,以人的头盖和人皮制成的小鼓。我们参观了残害农奴的拉萨旧监狱、蝎子洞,还参加控诉会,了解到达赖在拉萨广场念“诅咒经”时,曾把抓来的一批少年杀死,把他们的头、心、血、肉作“祭品”。他用的一串念珠是用108块顶骨制成的。封建农奴制下的西藏确是一座人间地狱。

为了解西藏变革过程,我们在当地报社、通讯社、党委宣传部门查阅了关于西藏和平解放、达赖叛国集团叛乱和叛乱被平定、民主改革和合作化的历史资料、内部材料,弄清了这场伟大变革的方方面面,来龙去脉和中央对西藏各个阶段的方针政策。掌握这些材料至关重要,下一步是到外地采访。

我们决定先东行。区党委照顾我们年大体弱,派来一辆吉普车供专用。正要出发,两位女演员中的一位送来了“土氧气袋”——一个储满氧气的汽车内胎。这真是雪中送炭!那时人工氧气是“无价之宝”,医院以外是没有的。它为我们壮胆,免除了途中高山反应的后顾之忧,虽然我们后来一次也没需要使用。

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偶有石块从陡坡滚落路面。一滩泥石流堵塞了公路,幸好面积不大,能绕过去。那时在西藏行车被泥石流、石块击中的事亦有所闻。

我们来到曾参加平叛的解放军驻藏部队某部。部队里的藏族官兵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当年听到叛乱消息时的无比愤怒,他们目睹的叛匪烧杀淫掠的暴行,以及他们与叛匪英勇作战和巧捉俘虏的故事。

我们到了林芝,它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工业区。我们在这里访问了毛纺厂和农奴出身的藏族第一代工人,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返回拉萨后,老林就地继续采访,我去山南农村。

我又乘坐吉普,先到达山南地区首府泽当。当地的宣传干事、一位藏族女青年热情接待我。她建议我到乃东县的克松乡去,那里是民主改革时的先进乡。临下乡时我突然想到下乡后的语言沟通问题。在城市采访一般不发生语言障碍,能随时找到藏族干部,他们都在民族学院学习过,会普通话。我问“乡干部会普通话吗?”她说:“不会。”我说:“请一位翻译一起去。”她难住了:“那上哪儿找呀!”我说:“你不是很好的翻译吗?”她惊讶:“我?”我说:“是呀,你的普通话讲得这么好!”她高兴了,说:“那我就跟你一起去。”

我们进入山中的一块盆地。地里长的青稞已成熟,黄灿灿地一片,向山脚伸展,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在地边的村子里,我们会见了克松乡的党支书,一位瘦小的藏族同胞。通过女干事流利的翻译,我了解到他的曲折的故事。他原是克松庄园的农奴。他兄弟姐妹八个都因贫困先后夭折。他九岁就为农奴主放羊,主人给的糌粑远远填不饱肚子,他只好抓羊吃的草充饥,夜里睡在羊群里。民主改革时,工作组的汉族同胞跟他一起生活,比亲兄弟还亲。他受到教育启发,胆子也渐渐大起来。他团结其他农奴,愤怒控诉了参加叛乱的反动农奴主的罪行,烧毁了地契,分了羊群、土地和房屋。后来他带领这里的翻身农奴成立了互助组,走上合作化道路。他还曾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和毛主席握过手……

谈话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吃饭时也没中断。主人递给我一只羊皮小口袋,教我装些炒熟的青稞粉进去,再倒进少许酥油茶,双手在羊皮口袋外搓揉,使里面的粉和茶成团状,这就是“糌粑”了。我们边吃边谈。与支书谈完后,又采访了其他藏胞,并在村中参观。

回拉萨的路上,我坐在司机旁边的座位上。车上只我们两个人。这是辆旧车,帆布退了色,车椅磨破了。西藏的车很“辛苦”,损坏率也很高。我们在路上遇到暴雨,水柱打在车前的玻璃上,白花花一片。好在车走在一段比较平坦的地段,也没有其他来往的车,就照常行驶。暴雨过后,天气晴朗,车明显加快了速度。突然,我发现车前机器部位冒出了火苗。这是危险的信号。我立即叫道:“汽车着火,赶快扑灭!”司机是位汉族青年,看着火苗楞了一会儿,立即惊醒过来,拿起座位上一件旧棉袄,到路边沟里蘸满水,盖到火苗上,又用桶提水住上浇,火很快被扑灭。一场惊险平安过去。经检查,机器无大损伤,便继续上路。

 

成稿

由于报道思想和表现方法都很明确,经过深入采访又获得了大量材料,写稿就比较顺利。如果把写这篇报道比喻为织一段锦的话,我们把访问的顺序作纬线,把西藏历史发展过程作经线,有机地安插采访情节和背景交代、历史回述,个别的人物故事和全面的情况叙述,精心编织。成稿全长约三万字,分六节:(一)《从北京到拉萨》,主要写拉萨的变化;(二)《拜访拉萨人家》;(三)《旧制度一去不返》,揭露封建农奴制;(四)《伟大的变革》,写和平解放、平叛、合作化;(五)《一个新兴的工业区》;(六)《藏汉一家》,写平等、团结、友好、互助的藏汉民族关系。当时写稿不兴署真名,我们便想了两个能体现我们感情的笔名:郗长豪(西藏好的谐音)、高元美(高原美的谐音)。

稿件由汪溪、老段修改审定。有些修改至今印象还深:如总题目,我们原来用的是《西藏的飞跃》,觉得很醒目、点题,被改成中性的题目《西藏访问记》。我理解修改原因是,对外报道应尽量用事实说话,显得客观。至于西藏是否实现了飞跃,读者看完报道自会思考结论,作者先灌输给他结论,反会引起反感。二是《拜访拉萨人家》一节,原稿在写了几个翻身农奴的故事后,写其中的两个女演员请作者去看她们歌舞团的演出。节目很精彩。最后一个是女声独唱:“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上述歌词后作者有一句议论:这支歌唱出了百万农奴的心声。老段把这一句删掉了。他的意思是:不要画蛇添足。优美的歌词结尾,更能收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

稿件审定后,没有立即发表,老段说要“等待时机”。一直压到下一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1975年9月前,周报分七期连续刊出。外电当即纷纷转播、评述。有的说,中国“官方”刊物这样详尽报道西藏是“罕见的”,猜测中国近期可能有“大动作”。果然,这年9月北京和西藏都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祝活动。香港《大公报》从周报英文版把这篇长文译成中文,全文连载,自9月初一直连续到月底。他们把总题目译成《西藏纪行》,作者名字译成“奚昌浩”、“高云美”,加了作者身份:“北京周报记者”。香港南粤出版社根据《大公报》的中文出了单行本。后来应我局外文出版社的要求,我将周报的稿子扩展成一本书,由他们出版,书名为:“西藏的跃进”。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2013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月底启幕
期望中土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发改委:铁矿石供大于求不可避免
商务部:中欧在电信市场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布 公开力度加大
国际法庭或不顾中方拒绝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中俄达成十年来最大军售协议
习近平履新首访描绘“世界梦”
塞浦路斯所有银行将继续关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