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我与周报 >> 正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在周报的成长故事

曾文卉  ·   2018-07-2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我与周报
打印
纠错

曾文卉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转眼之间,我到周报已有11年,过两天,我将作为上会记者第五次出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翻看自己2013年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为《外文局报》写的采访手记《两会:激情燃烧的日子》时,看到结尾是这么写的,“我对自己的期许也正如我在316日在微博中所写:希望自己可以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地向前闯!”2013年之前的前六年,我从一个职场菜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记者,2013年之后的五年,我又从一名记者转换成负责统筹协调全社采编业务的总编室负责人,周报给予我成长的平台,在周报的成长故事,是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心路历程,是前辈提携、领导栽培的感恩记忆,更是同事友爱、团队协作的快意人生! 

  每次在和新员工开座谈会时,我总是喜欢细数自己一年年在周报的不平凡经历,2008年入选外文局第一届财经记者培训班,每周二下午和周五全天脱产学习财经知识和新闻业务,人生第一次出差由培训班组织,正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对深圳进行了实地采访。2009年刚入职两年就有幸受领导信任获派采访全国人大并在两场新闻发布会上幸运获得提问机会,当年还在领导的鼓励下积极申请博世基金会“中德媒体使者”项目,赴德国三个月,在当地系统地学习新闻传媒并在《汉堡晚报》实习。2010年我边工作边心怀喜悦迎接宝宝的诞生。2011年我撰写的《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中直机关庆祝建党90周年优秀论文奖。2012年我再次上会采访全国政协并于下半年申请留学基金委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美因兹大学翻译与语言文化学院进修四个月。2013年还未回国就再次报名全国人大采访,当年在同事休产假期间,作为德文版代理责编和唯一在职人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20147月,我成功竞聘多媒体编辑部采编项目组组长。20159月在采访完“九三”阅兵两天后我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担任北京周报社总编室的负责人。 

2008年曾文卉首次出差赴深圳采访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留影

  从没有在总编室呆过一天却要担任这么重要岗位的负责人,刚开始我也有点心里没谱。正是社长李雅芳还有主管社领导丁志涛副总编辑的鼓励和指导,让我一点点把信心建立起来,也一步步积累了经验。总编室工作事关全局,线条多、内容杂、节奏快,有一天我特意做了统计,当天零零散散地陆续完成了23项任务,工作投入大量精力,却没有自己的产品,上班时间经常要开会,具体的文案工作只能加班完成。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的两会,同样加班,上会记者在整理白天的采访,激扬文字出原创稿件,而我在会上听全局各个社的两会报道安排,这让我这个做惯一线记者的人一度很不适应,甚至找领导倾诉,而周报这个温暖家庭的贴心领导又都拿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我给予宽慰和疏解,于是不管夜里因为压力多大而导致失眠,第二天我又满血复活,投入到新的一天的“战斗”当中去。      

  在总编室的一次难忘经历是2015年年底我们为《中国与非洲》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专刊争取到习近平主席致词以及外交部部长、农业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卫计委主任四个部委一把手撰写署名文章的整段历程。过程虽然煎熬,但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却很简单,就是依靠团队、从最基础的入手,不怕周折,决不放弃。当时接到领导指示,要在习近平主席致词发来之前就邀请四部委撰写文章,我心里完全没底。只好从最笨的办法入手,通过正式拟函,将邀请信给这几个部委交换过去。接下来如果毫不跟进,就只能石沉大海了。在大家的分工下,中非的刘薇老师主动承担了联系平时接触较多的农业部和文化部的跟进工作,其他同事也给我提供了卫计委国际司司长联系方式,在尝试给这位司长写了一封邮件后,得到他积极的回复,接下来进展比较顺利。剩下一个外交部,还得想办法,于是我又从最笨的办法入手,给外交部办公厅打电话,追问我们的公文到哪了,在经历从办公厅到新闻司再到非洲司,辗转数人,记下了十几个电话后,终于找到了落办的具体人员,从此开始时不时地向她催稿,再加上领导与她的领导再沟通,终于赶在出刊之前把外交部长王毅的署名文章盼来了。  

  这一成功经验在我社进行合作传播的探索中再次得到了验证。自2017年起,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社努力尝试向世界知名期刊供稿供版,进行合作传播。国传项目书在2月底提交后,起初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在局领导的关怀下,社领导亲自出谋划策,再三提点,为我们搜集到相关媒体的联系方式。终于,通过团队的努力,大家分头出击,在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年初我社全面实现与世界四大刊《时代周刊》《经济学人》《新闻周刊》《彭博商业周刊》的合作,向这些全球知名期刊供稿供版,为对外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提供了有力的传播平台。 

  拿我负责联系的《彭博商业周刊》为例,最开始能做的只是给前台打电话,多亏彭博社的专业性,直接将我推荐给了彭博传媒集团香港公司,几经转手换人,终于找到对口部门与我对接,在我的邀请下,迅速登门拜访,了解我们的合作需求,之后彭博传媒集团的高管也亲自登门拜访我社,终于促成我社与《彭博商业周刊》达成友好合作,自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起实现为其首次供稿,接下来的合作愉快、顺利,双方结下了坚实的友谊。彭博传媒集团全球首席营收官凯斯·格罗斯曼(Keith Grossman)来华仅停留一天,仍抽出时间与我社人员小聚,对我社与《彭博商业周刊》的精诚合作表示了高度认可。他还表示,他认真研读了我社给《彭博商业周刊》供稿的所有稿件,认为内容详实,数据充分,设计精美, 通过这些稿件让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更细致的了解。而与《时代周刊》的合作更是一个长长的故事,早于联系《彭博商业周刊》之前我就联系了《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站的不同人员,有的已离职,有的友好回信,表示不负责此事,将转给其他同事,之后便杳无音讯。在与《新闻周刊》和《彭博商业周刊》的合作趋于成熟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再次联系了驻华记者站这位人员,“友好”地调侃了一下半年没得到他同事回音的趣事,这回他总算上心,却把版权部门的负责人推荐给了我,以为我们要用《时代周刊》的稿件,于是又一番周折,辗转美国总部和香港公司,多个英文邮件往来和国际长途电话,和《时代周刊》的合作正式步入轨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着期刊合作传播的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相信,北京周报社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也将跟随周报砥砺前行,不断书写新的成长故事!(作者系北京周报社总编室负责人,写作时间2018年3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