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我与周报 >> 正文

我的周报,我的职业生涯

  ·   2018-05-1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我与周报
打印
纠错

  今年是《北京周报》创刊60周年,正好也是我来周报工作20周年的日子,这20年是我青春岁月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周报事业发展重塑辉煌,再攀新高的历史期。

  时间回到一九九八年,那时我十九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年纪该是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而我刚好中专毕业,机缘巧合地来到了北京周报社工作。 

  来北京周报社工作之前,我对这家单位的了解只有三点。一是,这是一家中国外文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其实,事业单位是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完全没有概念,只觉得应该工作比较稳定吧,不会有下岗和失业的风险。二是,北京周报社出版《北京周报》杂志,有英、法、西、德、日五种语言的版本。惭愧的是我哪种语言的版本也没看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三是,这家单位是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之所以有那么多语种,就是因为要向世界宣传中国。 

  当时,正好赶上《北京周报》创刊四十周年,上班第一天,我就领到了一本制作精美的创刊纪念册。通过这本小册子,我了解到《北京周报》是在周总理的倡导下于一九五八年三月五日在北京创刊的,又由于是周刊,所以才取名《北京周报》。毛泽东曾是英文版《北京周报》的读者;江泽民在《北京周报》上亲笔题词“中国之窗 世界之友”。 

  我在报社的第一份工作是计划财务处的出纳工作。所谓出纳,“出”,即支出;“纳”,即收入。这个岗位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工作与现金密切相关,免不了要多跑银行。第二是要给全社人员办理报销手续,属于窗口服务岗位。 

  老实讲,我十五岁开始学习财务知识,在中专学了四年,所学的都是如何编制不同行业的会计分录,如何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从来也没学过出纳的相关知识,不会清点钞票,就连支票、发票都没有见过,更别说如何填写了。所以刚开始工作时,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新事物,而我几乎什么都不会,感觉压力非常大,好在有财务处的领导与同事帮忙,一点一点的“传、帮、带”,让我这个生瓜蛋儿逐渐能胜任工作。 

  现在回想起那时来,有两件事令我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就是大家对我的称谓。由于我的年纪在单位最小,加之报社的另一个部门里还有一位同名同姓的老大姐,所以报社上下都亲切的称我为“小刘燕”。这个昵称,一叫就是好多年。时至今日,退休的老同志见到我时,远远的这么冲我一喊,我心里还是暖暖的,仿佛一下回到了从前。 

  第二件事,就是发工资。记得那时发工资还是发放现金的,每个月一到发放工资的日子,我就特别忙碌,也感到特别紧张。一大早就要去银行取回一大摞现金,清点总额后,要把每沓百元钞票手工详细清点,再用点钞机复点,以免出现短缺或者残币。都过了一遍之后,就要按照部门清点并分装到专用的塑料口袋里。最后,财务的同事们会一起帮助我复核,把每个部门的工资袋再手工清点一遍,确认无误后,我就会按照电话表给各部门主任打电话,让他们签字领款并领取部门的工资条。忙完后,往往都快十二点了,我都会望着空空的工资袋长长地出一口气,感觉如释负重。 

  发了几次工资后,我就觉得上述工作流程太麻烦,认为从银行取回现金后,直接分发即可,无需再详细清点,这样既省事,又省时间。但是,财务的老同志告诫我,从银行取回的百元一沓的现金,不一定就是一百张,也会出现短缺的现象,所以要仔细核对,虽然麻烦,但养成严谨的职业习惯,对日后的工作会大有裨益。今天,我已经做财务二十年了,回想起老同志的谆谆教导,依然感觉受益无穷。 

  后来,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报社的事业发展也进入了转型发展期,原来五种语种的纸质版杂志仅保留了英文版,其余语种都变为网络版。几年之后,报社又分别在美国和南非相继成立分社,进一步推进对外宣传的本土化工作。 

  随着报社事业的发展,对会计核算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本身的知识储备显然已经不够,故而利用业余时间,一边工作一边参加高等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高自考的专科和本科学历,继而又通过报社推荐,参加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毫不夸张地说,我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报社就是我的大学,在这里我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我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先后从事了下属公司会计、总社会计、海外分社会计、主管会计、计财处副处长、财务负责人工作。通过对不同岗位的接触,让我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报社的整体财务运营也有了较深的了解。 

  二零一七年,报社事业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围绕党的十九大、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外宣报道任务,我社坚持政治当头,运用全媒化报道思路,精心组织策划推出了一批有品质、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文章及新媒体产品,向国际社会宣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稿量、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和转发率都达到了史上最高峰值;与世界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彭博商业周刊》《经济学人》开展合作传播,攻占欧美等世界新闻舆论主战场。与南非《星报》、塞内加尔《太阳报》、法国《青年非洲》合作供稿,进军非洲地区新闻舆论高地;我社积极响应局领导要求,探索媒体融合创新,以新媒体工作室为工作机制,孵化的《冷暖中国》微电影和《对话太平洋》英语微视频等新媒体产品,持续受到关注和国外媒体及大V的点赞和转发。 

  作为上述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倍感自豪。我也坚信,在雅芳社长及社委会的领导下,在报社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报社事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计划财务处 

刘燕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