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延安甘泉县张家沟村第一书记马健的扶贫故事

《北京周报》记者 温晴&闫威  ·   2019-07-1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马健;扶贫;延安
打印
纠错

第一书记马健(《北京周报》记者 王祥摄) 

  7月8日,延安甘泉县的张家沟村迎来了入夏以来为数不多的一场雨。久旱逢甘霖,淅淅沥沥的雨水将高原上的绿色冲刷得分外亮眼,湿润凉爽的空气中弥漫着黄土的芳香。就如同这场及时雨一样,一年多前第一书记马健的到来,为张家沟脱贫致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农家乐 农民乐 

  70后的马健2018年4月到任,任期两年。到任后,马健积极推动发展农家乐,使农家乐成为张家沟村民致富的新产业。位于雨岔大峡谷的入口处,张家沟是游客入谷的必经之路。随着近两年通往雨岔大峡谷交通设施的完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村民带来了商机。

雨岔大峡谷奇观(王祥摄) 

  “我作为第一书记,充当的就是协调人的角色,帮助农民协调关系,协调资源。”马健说。

  56岁的村民习长林曾是一名油田工人,随着旅游热的兴起,他下决心买断了工龄,回家和老伴儿一起办起了农家乐。“现在旺季每个月收入可以达到2万多,淡季也平均1万多,是上班时候的好几倍。”习长林说。

  但随着住店客人的增多,用电成了问题。“我们过去都是两相电家庭用电,但游客一多,使用浴霸,加热器等,两相电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带不起来了,需要改成三相电。” 但电改单位主要对接工厂等用电量较大的单位,对于村民的要求似乎并不热情,这时候,村民首先想到的是马健。

  于是,马健发挥他的协调作用。他多次同相关部门沟通,终于在去年完成了全村电网的改造,并最大限度减少了农户的支出。

  用电问题解决了,农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但是,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网络招揽更多旅客,对他们来说,仍是一个难题。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出行之前网上预定宾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许多村民对互联网却并不熟悉,很少能够接到网上订单。46岁的寇福蛟就是如此。“咱不懂电脑,宾馆倒也挂到网上去了,但都是上大学的娃娃在弄,订单很少。”他说。

寇福蛟的农家乐(王祥摄) 

  对此,马健表示,“我邀请了携程西北片区的老总下周来张家沟村考察,希望能与咱们的农家乐老板实现合作,教教大家怎么吸引更多的住客。”

  马健还带领村民积极整治村容村貌。张家沟村委会前面曾是一片泥洼地,路面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后,更加泥泞,无法行走。马健将情况报告给延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这是对口帮扶张家沟的单位,也是马健的“娘家,”在调任第一书记之前,他是延安新区管委会宣传部部长。

  “管委会对我报告的情况非常重视,拨了200万元专款用于村里基础设施的建设。”马健说。用这笔钱,对泥洼地进行了路面硬化,并修建了文化广场。“

  “马书记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我对他非常满意,现在就是希望咱们峡谷建设得更好一点,游客能更多一点。”习常林说道。

 

  扶真贫 真扶贫 

  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马健不忘重点帮扶村里一些特殊家庭。8日下午,他冒着雨来到一户这样的人家。

  12岁的李孟哲躺在家里的土炕上,在妈妈的帮助下,进行着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他面庞白皙,眼眸若星,看起来是非常聪慧的孩子,但却十分瘦弱,身体也由于长期保持蜷缩的姿势,有点变形。小孟哲患有脑瘫,难以像正常孩子一样直立和行走。小孟哲的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全家收入仅靠父亲一人在外务工,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马健了解到孟哲家的特殊情况,报告给管委会。经管委会牵线,小孟哲被介绍到杭州一家专攻儿童脑瘫的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得到了企业的帮扶,承担了他赴杭州的全部医疗费用。

  “已经去杭州治疗了四次了,效果挺明显的。”李孟哲的妈妈一边将他上半身抬起,让他坐在炕上,一边说。在赴杭州接受治疗之前,小孟哲是无法自己坐起来的。

妈妈给李孟哲做康复训练。(王祥摄) 

  延安每个村,都有一位像马健这样的第一书记。他们吃住在村里,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致富。延安的整体脱贫,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