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以“推动可持续增长”为主题,议题包括通过科学技术提升竞争力;从商业模式中为未来市场创造新价值;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转型以及制定有效的全球、行业与地区解决方案。
从往届新领军者年会来看,年会的主题分别是2007年的“变化中的力量平衡”、2008年的“下一轮增长的浪潮”以及2009年的“重振增长”。每一届年会的主题都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而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与去年年会主题“重振增长”紧密相连的,正是经济逐步从危机中走上复苏之路;目前,复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复苏动力减弱的迹象,能否使经济避免出现“二次探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全球精英“支招”可持续增长
伴随全球人口在未来40年间将从60亿升至90亿,可持续性将在21世纪成为社会和商业领域的必要因素。在达沃斯论坛“增长与可持续性”研讨会上,包括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主席成思危、吉姆•罗杰斯等在内的多位行业领军者共同探讨了企业及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突破之道。
“可持续增长不仅是环境的可持续,也包括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如果只注重经济方面,不注重社会方面,就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所以我们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环境领域的可持续,杜克能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罗杰斯(James E.Rogers)特别提到了水资源保护的问题,他指出,水将是21世纪的“石油”,将来这一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施正荣则认为,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政府意识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很重要,目前政府给行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补贴,光伏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是否认可并提供支持。他也注意到,很多跨国企业开始密切关注新能源的发展,比如说太阳能、风能。他们把这看成是促进未来业务发展的新型投资。
据成思危介绍,通过计算2005年环境对经济所造成的损失发现,由于低能效、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大概达到GDP的34.5%,这意味着环境的破坏对子孙后代造成了很大损失。
在其看来,未来的工业革命应该是新能源领导之下的能源革命。据成思危介绍,在新能源领域,他正负责中国科学院一个研究中心的工作。他们提出了碳税的概念,即热电厂排出的碳排放将纳税,以此来补贴太阳能、风能等的发展。
而G20研究中心秘书长龙永图指出,除去环境领域的可持续,现在更应强调的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让老百姓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能参与到发展之中,从发展中得到好处,这个发展才算是可持续的。如何强调以人为本,如何把经济发展的好处让全社会绝大多数人享受到,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与会专家还认为,未来可持续发展会带来成本的降低,从而使利润得以提升。对于企业来讲,也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企业文化中,同时也应该考虑,让员工制定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中国声音:积极应对 不回避问题
两年前的9月,国际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不久。面对重重困难,温家宝总理对出席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嘉宾强调了信心的重要。他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
两年后的今天,温家宝总理就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所取得的成效、中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吸引外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不回避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这些问题有的是经济发展现阶段很难避免的,有的是体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坦诚地指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在论坛上,海内外嘉宾普遍认为,中国的“不均衡问题”突出表现之一,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之间存在动力不协调,投资强劲,而作为经济增长根本动力的消费则显得不足。
中国在金融危机后依靠“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不仅保持了本国经济稳定和较快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保增长过程中,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92.3%,2010年上半年投资贡献率也达59.1%。
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政府公共投资对于保增长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但政府公共投资犹如一剂“强心针”,虽然见效快,但难持久,扩大居民消费,从投资依赖转向消费支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中国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有效释放国内需求,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达了中国政府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信心。
而随着4万亿投资计划在2010年进入尾声,民间投资如何“接棒”政府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与活力,也成为论坛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中持续保持领先格局。有关数据显示,从盈利水平看,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5.38%,略低于民营企业的5.79%;国有企业的人均利润水平为5.27万元,低于民营企业的7.86万元。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意见,再次为民间投资提供制度性保障
虽然中国已经意识到了“接棒”的重要性,但制约民间投资的“玻璃门”现象仍然存在。多位与会嘉宾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受到不公平待遇等制约活力的突出问题。
辜胜阻说,中国市场结构存在两极分化,一些垄断行业利润大好,而在一些竞争性行业中大量民营企业过度竞争,利润微薄。民间资本空间小与民企融资难并存,迫切需要拓展民间投资的空间,通过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畅通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扶持,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投资方式,激活民间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