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希望上海的同志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再接再厉,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3月6日人民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肩负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确保用今后几年时间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有别于过去30多年,也与过去10年有明显不同。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更为艰巨复杂,这些矛盾和问题躲不开绕不过,解决不好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看我们在改革上能否迈出新的重大步伐,越过这道大坎。
面对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迈出新的改革重大步伐的信心、智慧、勇气,打开新的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充满期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抉择。35年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各方面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改革红利释放激发了空前的社会活力,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过去35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仍然要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是改革开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设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
当前,我们务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三中全会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要把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改革开放精神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作为主要任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创新,为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