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提出,今年将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事实上,我国的公车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多年,但全国没有统一规定。长期致力于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报告表明,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即将启动,今后一般公务用车将取消。(3月6日《新京报》)
公车改革一直是百姓关心的话题。如果能把此事办好,利国利民。据叶青的调查,一辆车总费用在15万至20万元之间。全国数百万辆公车,如果能够削减,将省下上千亿的巨额的资金。此前,有些地区和单位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违章”操作。如搞过场走形式,公车拍卖内部处理,车贴发放标准过高,移花接木把公车挂靠所属企业等等。不仅没杜绝公车私用等乱象,有的单位甚至通过公车改革更换了档次更高的车辆,从而产生新的“车轮上的腐败”,引起群众的反感。
此次公务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牵涉面之广,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从去年11月份对外公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从中可以看出,此举将触动各级政府官员、司机一大批既得利益群体。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如何能将公车改革在实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不“违章驾驶”,把其办成真正的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将考验各级政府的智慧、更是良心。
从此前一些公车改革失败的教训来看,主要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全凭主抓者道德层面来执行,人都向私性,当他发现做这件事不用为此付出任何成本时,他肯定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做。
这里可以借鉴中央实行“八项规定”的做法。“八项规定”之所以取得很好效果,就是中纪委主导,对违规者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并公开曝光一起。
在公车改革中,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同样也要对“违章驾驶”零容忍亮红灯,建立惩罚措施,加大监督力度,让“违章驾驶”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