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报告中说,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他指出,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国力增强,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历来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两会,李克强首次以总理身份向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假如要以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这份新绘制的2014年中国经济巨轮“航线图”,已经很清晰地勾勒出“行稳致远”的运行轨迹。
李克强在报告中,强调2014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并表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还在报告中着重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这两个年度预期目标加以说明。
把GDP设在7.5%,CPI控制在3.5%左右,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这也是今年确立的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之一。另外两条主要原则和政策取向分别是“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可以说这“三大取向”呼应了“稳中求进”这一政府工作总基调,其所确定今年GDP增长目标和CPI物价水平框架,应是充分考虑内外方面的各种挑战而设定,是一种合理的中度增长。
首先,中国经济巨轮惟有“行稳”,方能“致远”。船走不稳,就无法驶向远方,平衡是突破的前提。从报告可以看出,2014年将是在稳定增长中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启动新的增长动力,寻求新突破,努力追求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即将全面推进的经济改革,将是一种追求平衡的改革,并且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力争突破、重在实效。
其次,中国经济社会要脱胎换骨,需要改变现状。中国经济的体质与结构上不做调理和改善,就无法健康发展,当然也会失去进一步增长的能力。这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报告中强调的,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要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在对外开放、增强内需、促进农业、推进新城镇化,以及在创新支撑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着力提质增效升级。中国经济运行轨迹的转变已经开始,这是迥异于以往的新“航路”,改革是中国经济巨轮“致远”的强大推力,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把中国发展各种失衡改变过来,特别是扭转政府角色的缺位、越位与错位,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还有,要转型升级、提高效率,就要从调结构转方式下手,寻求突破。新的施政在投资、消费、区域经济、农业、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都有新的亮点和特色。只有把中国经济的内在体质调好调活,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才能做得远、走得好。
当然,环境污染矛盾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资金成本上升快,以及地方政府负债高等等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不小,特别是结构调整问题有的是牵涉到深层次矛盾,都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敢于换挡,趋利避害、把握好发展的主动权,努力实现今年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让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凝聚力量驶向实现“中国梦”的幸福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