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首次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在华盛顿召开时,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片风雨飘摇;今年 11月11日,G20峰会首次移师亚洲。世界经济正值大病初愈之时,但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均衡,存在较大变数。尤其是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成为近期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此形势下,全球主要经济体急需在多边框架内协调立场,加强合作,推动经济增长。
本次峰会主要讨论了世界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金融监管,全球金融安全网以及发展和贸易等问题,并最终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宣言》。韩国总统李明博表示,与会各国就汇率和经济失衡等核心问题“取得重大进展”。
汇率问题:多方妥协
峰会期间,与会各方在汇率问题上激烈冲突,会议一度陷入难关。经过艰难谈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最终在联合公报中采纳了折中方案,模糊了多处分歧。
在争议最大的汇率问题上,公报写道,各方应采取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提高汇率弹性以反映经济基本面,克制竞争性货币贬值。
峰会决定按照庆州G20财长会议的协议实施市场决定型汇率制度,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但在宣言中写入提高汇率弹性的内容,间接要求经常项目顺差过多的新兴市场国家改善结构。同时,包括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承诺对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化保持警惕,以减轻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资本流动过度波动的风险。
媒体评论称,公报内容表明二十国集团拒绝支持美国就人民币汇率向中国施压,因为“竞争性货币贬值”手段只有在严峻金融危机期间才会使用,而美国想要的表述是“竞争性货币低估”。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认为,汇率问题的妥协在于,没有强调对某个国家货币实施强制性升值的压力,而是按照交给市场的原则处理。这是一种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都能接受的措辞。
此外,G20成员国还同意,不久后在巴黎讨论由美国提出来的经常项目设限等问题,实际上这是此前对此提议表示反对的国家做出的一定让步。
美国财长盖特纳提议“经常项目设限”——经常项目盈余或赤字应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GDP)4%,美联储6日宣布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将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这两项“利己政策”招致了大多数G20成员国的反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张斌认为, 美联储注入6000亿美元来拉低长期利率刺激更多短期投资,以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美元汇率也会被拉低,在出口中获得更大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就业。
但是,美国促进经济增长的两项政策是以别国利益受损为代价。有专家指出,注入 6000亿美元实际上是让美元贬值,从而稀释了将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国家的资产;且引起大量热钱产生,很可能流入新兴国家形成资产泡沫,引起通货膨胀。
IMF改革大胆开刀
12日,出席首尔峰会的G20各成员国领导人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改革计划,认可给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更大发言权。当天峰会发表的声明称:“一个现代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给予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大代表性,才能够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的变化。”
IMF的治理结构至今主要由美国和西欧国家占据。在这次峰会上,G20和IMF大胆“开刀”,完成了一场IMF史上最大的治理结构改革。“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在IMF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根据改革方案,在IMF24个执行董事会席位中,欧洲将把其9个席位“让出”2个给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而印度份额也从第11位升至第8位,俄罗斯从第10位上升至第9位,巴西从第14位升至第10位。改革后的IMF份额排名上,“金砖四国”全部进入前十名。IMF主席卡恩称,这是该组织成立65年来最重要的改革方案。
IMF成员份额基于各国GDP、经常收支、外汇储备等经济指标来分配。成员国需要根据各自份额向 IMF缴纳资金,但同时也可获得相同比例的投票权、资金使用权以及IMF发行的国际货币特别提款权。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对IMF中国份额提高表示高兴,不过他同时认为,中国的份额只是提高到6%左右,相比美国17%的份额,还是相差很多。此外,国际两大金融机构———IMF和世界银行的一把手还都是美欧在控制,因此整体而言,IMF还是一个以西方为主的国际组织,未来中国等新兴国家和西方国家,在两大机构内的博弈还将持续。
另外,此次峰会决定引入针对面临共同危机的多个国家同时提供信贷的灵活制度。这是一个巨大变化,今后 IMF不仅能解决危机,还能预防危机。
开发危机预警指标
专家认为,本次峰会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当是对于政策协调重要性的认识,这也被认为是威胁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风险。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指出,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总需求依然不足,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经济政策目标有差异,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
为此,中方提议要完善框架机制,推动合作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应该继续坚持成员国主导原则,充分考虑各国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理解并尊重各国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政策的自主权;二是要完善框架,使框架从短期应急向长效治理转变,加强各国中长期政策协调,促进各国经济优势互补和互惠增长。
根据这次会后的声明,各国一致认识到:不均衡的增长及日益扩大的失衡,正促使各国的行动偏离全球协议,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的全球政策行动,将只会令世界经济向坏的方向发展。
根据声明,G20财长明年将着手制定一套所谓的“参考准则”,作为一项预警指标,用来辨识全球经济出现的重大失衡以及提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罗奇指出,G20达成的上述协议,有助于将焦点从双边汇率问题上转移开来,他认为这是解决全球失衡问题更可行的一个架构,因为这将对所有 G20成员带来约束,要求各国采取措施限制其贸易及储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