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美联储QE2缘何引发国际市场剧烈震荡
日本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多年,国际金融市场从未因此剧烈震荡过。美联储一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全球股市即全面飙升,黄金及大宗商品价格也全面上涨,美元汇率快速下跌,而非美元货币汇价则全部上升。QE2作为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为何会引起国际市场剧烈动荡?中国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美联储的QE2,我们除了指责其政策的溢出效应外,更要正视如今这个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市场的反应、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和实体经济运行所受的影响,以便制定相应政策来预警和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主要储备货币国应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3日公布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提出在明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按照美联储的说法,出台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旨在刺激美国经济。但美元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驱使大量“热钱”流向其他国家,催生新的资产泡沫,并可能引发新的动荡。
  在过去几个月,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货币流动过程:美联储“开闸放水”——市场流动性泛滥——“热钱”大规模流向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产生“输入性”通胀——部分国家被迫干预外汇市场……
· 首尔峰会:美国两项“利己政策”遭反对
美国财长盖特纳提议“经常项目设限”——经常项目盈余或赤字应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GDP)4%,美联储6日宣布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将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这两项“利己政策”招致了大多数G20成员国的反对。
  有专家指出,注入 6000亿美元实际上是让美元贬值,从而稀释了将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国家的资产;且引起大量热钱产生,很可能流入新兴国家形成资产泡沫,引起通货膨胀。
· 货币宽松,还是流动性陷阱
市场苦等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美东时间3日下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商品市场和股市随即上涨。欧、英、日等央行可能被迫跟进,采取宽松政策。
  问题是,释放流动性是否就能够有效刺激实体经济?历史告诉我们,你可以廉价充分供应货币,却不能强迫人们借贷。你可以诱发投机,却未必能创造健康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有个常见的比喻是:就像推一根绳子,无从着力。
· 美国财长的热钱有益论是诡辩
近日,美联储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遭到了全球的炮轰和谴责。对此,美国财长盖特纳7日表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有利,而对于那些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消费者的国家来说,绝对不是损失。他还认为,热钱对于新兴国家来说也有很多积极的作用。伴随着热钱肯定会有风险和挑战,但是大多数国家都会“化险为夷”。
· 各国应共同阻止“汇率战”发生
由于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而言,目前的主要任务仍在于刺激经济增长。但在刺激经济的方法上,由于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均显著扩大,且欧元区已经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的余地不大,发达国家便利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希望通过推动本币贬值,或压迫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以提振净出口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出于这一目的,最近美、欧、日央行均相继公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措施。
何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