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易宪容(资料图)
日本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多年,国际金融市场从未因此剧烈震荡过。美联储一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全球股市即全面飙升,黄金及大宗商品价格也全面上涨,美元汇率快速下跌,而非美元货币汇价则全部上升。
QE2作为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为何会引起国际市场剧烈动荡?
其实,QE2的规模不仅比QE1小,只占当年GDP比重3%左右,也不比中国2008年推出4万亿元财政救市政策规模(占当年GDP14%)大,与国际金融市场快速流动的几万亿美元热钱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其实,QE2推出后的国际市场反应并不因其政策的目标如何(一般指通过购买债券压低长期利率,从而形成一个完全的低利率环境,刺激企业加大投资及个人消费),而是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由以黄金为本位转变为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详细】
近日,美联储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遭到了全球的炮轰和谴责。对此,美国财长盖特纳7日表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有利,而对于那些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消费者的国家来说,绝对不是损失。他还认为,热钱对于新兴国家来说也有很多积极的作用。伴随着热钱肯定会有风险和挑战,但是大多数国家都会“化险为夷”。
市场苦等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美东时间3日下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商品市场和股市随即上涨。欧、英、日等央行可能被迫跟进,采取宽松政策。
问题是,释放流动性是否就能够有效刺激实体经济?历史告诉我们,你可以廉价充分供应货币,却不能强迫人们借贷。你可以诱发投机,却未必能创造健康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有个常见的比喻是:就像推一根绳子,无从着力。
昨天,中国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在国际金融论坛2010年北京全球年会上表示,央行一直对通胀风险保持警惕,不会放任通货膨胀加剧。同时,他还表示并不认同中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说法。
马德伦表示,央行对于通胀膨胀的风险高度警惕,我们的货币政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维护货币稳定的前提下来发展经济,货币的超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货币总量的需求会增长。外汇的大量流入,导致央行投放大量货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央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对冲来控制过多的货币出现。我们对于货币供应总量有调控目标,不会放任通货膨胀的出现。他还指出,公众不应该被某些言论误导,当前用M2(广义货币余额)减去GDP就认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超发,中国会出现高通胀,是不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