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嫦娥二号进入环月轨道之后,卫星是怎么飞行的?
谢剑锋:嫦娥二号完成首次近月制动之后,会形成一个近月点在100多公里,远月点在8000多公里的椭圆轨道,因为还没有进入100公里* 100公里的环月轨道,这期间主要的飞行姿态是对日定向,卫星依然绕着轨道方向飞行,但姿态摆动指向太阳,帆板也对着太阳,可以聚集能量;等卫星到了100公里*100公里的环月轨道以后,我们会建一个环月姿态,卫星往前飞的时候,太阳在前面,帆板转过去面向太阳。还有一种姿态是侧飞,太阳侧过一边,我们就把卫星姿态摆过来,这就保持了侧飞的姿态,x轴线指向着太阳。
新华网:这次近月制动主要完成什么任务?
谢剑锋:这次近月制动最主要的任务使其速度降下来,使嫦娥二号成为比较稳定的月球卫星。
新华网:为什么实行三次近月制动?最关键的是哪次?
谢剑锋:因为卫星到达月球的相对速度是2500米/秒,真正到了100公里*100公里的环月轨道轨道后,它的速度是1600米/秒,中间相差800多米/秒,而卫星的发动机很大,发动机推力有限,要达到800多米/秒的速度增量需要很长的开机时间,如果速度一次性降下来,将损失很大,效率也不高,因此我们设计成多次多次,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卫星所携带的能量,大家知道卫星携带的能量很宝贵,也是影响它寿命和后续工作的基础。嫦娥二号三次近月制动,最重要的一次是第一次,因为如果不降下来,卫星就会飞走,时间点很关键。
新华网:卫星进入环月轨道后还会遇到哪些风险?
谢剑锋:卫星进入环月轨道后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把轨道降到近月点15公里,去完成洪湾地区的成像拍照工作,洪湾在月球能看到的这一面,但是很多控制在却在月球背面,在看不见的时候卫星点火,万一有什么异常,我们要进行及时的抢救,采取一些应急措施,这方面的风险比较大。
新华网:今年是太阳风年,太阳活动剧烈,这对嫦娥二号的运行影响大吗?
谢剑锋:对卫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卫星系统的专家应该更加清楚,但是太阳活动对轨道的影响不大,基本没什么影响。
新华网:计划中的嫦娥二号后续中途轨道修正都取消了,这是否说明我国轨道精度控制技术达到了非常先进的水平?
谢剑锋:是的,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相比,它中间有一系列的试验,这对轨道有一定的要求,我们预期进行两至三次的轨道修正,但是进行完第一次修正之后,已经满足了近月制动的要求,应该说这次的轨道精度控制非常好。
新华网:轨道室后续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谢剑锋:整个卫星的寿命期间,我们都要提供轨道的支持,包括位置 速度、预报后期飞行等等。卫星绕着月球转的时候会有一些干扰,100公里*100公里的环月轨道在不断进行变化,我们要对它定期进行控制,维持在这个轨道上,对洪湾地区的降轨控制,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要继续提供支持卫星正常飞行的轨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