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影、电视了解日本人的形象
总是回避南京事件的话,双方国民的情感心结是永远无法解开的。只要是真心实意的坦诚相对且彼此沟通,是一定可以取得对方理解的。为此日本首相应该访问南京以及对逝者献花,我认为这种仪式是必不可少。
中日两国僧侣在《南京大屠杀74周年纪念追悼集会》上一同敲响“和平大钟”。
日本历代首相中敢于直面历史的三人
为了能够举行上述仪式,其实历代前任日本首相已经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工作。
1995年5月,日本首相村山富市于纪念二战50周年之际作为第一位日本首相访问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并参观了附近的抗日战争纪念馆。1997年9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参观了沈阳附近的九・一八纪念馆。2001年10月,小泉纯一郎首相也造访了村山富市首相曾去过的抗日战争纪念馆。
小泉首相来访时也曾有传言说会到访南京。桥本首相访问中国时,日本外务省曾提前做过行程调查,可惜最终没有成行。历代的三位首相都是敢于直面抗日战争历史的人。在2012年出访南京、消除双方之间遗留下来的隔阂对现任首相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在中日恢复邦交的1972年,其实自民党内部的反对势力非常强大。但田中角荣首相仍不辱使命地完成了就任首相前就提出的恢复中日邦交的主张。在完成大任后返回日本的飞机上,田中首相对同行的大平正芳外相说:“我们还活着,可以平安回家了”松了一口气。正如拼死一搏形容的那样,实现了他所说的“政治主导”。
2009年,民主党倡导“政治主导”,从自民党手中接管了政权。作为第三位首相首次访问中国,通过首脑之间的会谈,对深化“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一致。倡议之一,就是把2012年作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年“新的相逢、心的交流”,以求全面推进民间往来。
中、日、美对战争地区的相互访问
若要寻求“新的相逢、心的交流”,我以为,现任首相访问南京的话,其效果最为显著。时机已然成熟。其实,不仅是中日关系,日美两国民众之间的隔阂也在渐渐消融。例如,当时虽然不是什么特大新闻,2008年9月,美国下院议长佩洛西访问了位于广岛市和平纪念公园的原子弹受害者纪念碑并献花哀悼。佩洛西还出席了该市召开的八国议长会议。美国下院议长在发生总统去世等情况,是仅次于权限继承顺序副总统的人,其职位非常重要。因此,他是来到原子弹纪念碑前献花的美国现任官员中职位最高的人。
举着写有“我们不会忘记74年前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条幅的JR东日本铁路工会成员
作为外交回访,日本于同年12月,为追悼引发太平洋战争——旧日本军偷袭珍珠港事件的死难者,由众议院长河野洋平访问了美国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向珍珠港亚利桑那纪念馆及太平洋国家纪念公墓献花。
2010年8月6日“原子弹日”于广岛市和平纪念公园举行原子弹爆炸65周年“原子弹受害者慰灵仪式暨和平祈祷仪式”,拥有核武器大国英、法的代表,美国驻日大使约翰露丝和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均首次出席。投下原子弹的美国驻日大使也来出席引起众多受害者及日本民众的关心。尽管露丝大使既未发表讲演也未献花,让众多受害者十分失望,但我想,能够出席大会本身就已经是向前迈出的半步。该大使虽以“行程安排不便”为由没有出席8月9日长崎市的“和平祈祷仪式”,但于次月的9月26日访问了长崎市原子弹爆炸中心并献花,还参观了长崎市原子弹资料馆。
当然,面对2012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广岛之旅也是众说纷纭,但广岛、长崎、珍珠港、卢沟桥、沈阳以及中、日、美三方对战争地区的互访却在进行之中。现在,只有南京被搁置一旁,这非常不合情理。2012年将有很多国家要举行领导人的换届,一个变革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被“搁置”的南京举行“仪式”,2012年将是绝好的契机。我会在当地静候日本首相的南京之旅。到那时,也期待首相能到当地的大学进行演讲,希望能安排回答学生提问的时间,直接聆听中国年轻人的声音。正在学习“日本时事”和“现代日本社会问题研究”的同学们已经准备了很多提问和很多建设性提议。在代表变革时代的绝佳之年,真希望能听到日本首相从南京发出足以消除中日两国民众隔阂的声音。
(作者系南京大学日语系专家 照片为作者于2011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4周年追悼纪念仪式”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