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网上弘法的一份总结报告,今年2月29日,即阴历二月初八,正值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之际,也是学诚法师出家30周年的日子,中、英等8种语言共同构成的《和尚·微博——北京龙泉寺的365天》一书正式出版发行。顾名思义,它通过微博的整理摘录,记载了龙泉寺僧俗大众去年每一天的学修生活与寺院活动。
龙泉寺依山而建,坐落于北京海淀区凤凰岭下,它是一座千年古刹,历史上曾是一处集佛教、道教、地方宗教于一体的文化胜地,却经岁月变幻屡遭破坏以致渐渐衰败……2005年,这里重新对信众开放,并邀请学诚大和尚兼任方丈。
“我1984年来到北京时,发现不少居士要跑到外地找道场。那时,我就有个愿望:希望在北京能有机会给大家提供学佛场所和修行宝地……21年后,因缘终于成熟。”学诚方丈说,自己深知,龙泉寺的恢复与开放对国家、社会、佛教、众生都将产生独特意义与深远影响。经过一番辛勤努力,改扩建工程后的龙泉寺焕然一新,兼收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更充满时代气息和学修便利。
1982年,16岁的他在福建的禅宗寺院莆田广化寺落发为僧。1989年,他又在此完成升座典礼,成为当年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中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硕士)的名寺方丈,时间不长,这里便被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居士赞誉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丛林,梵名Vindhyavana,僧侣聚集、修道之处,也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2004年,他荣膺陕西扶风法门寺的方丈,在这所因安放与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国际地位特殊的寺院里,迅速将佛教传统与佛学教育结合起来。2009年,龙泉寺确立了“以教育为中心”的宗旨。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学诚法师表示。除了像“教授”一样为僧众讲课外,他还极力促进学术界和佛教界携手,广邀专家学者入寺讲授传统文化;同时敞开佛门,迎接四方来客,举办传统法会,并广纳居士信众入寺学修。
另外,龙泉寺官网还开通了“网络佛学院”,内设视频、录音,只要上网就可听课。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多功能文化网络平台“龙泉之声”正式开通,其内容以佛法为核心,儒、道为两翼,汇聚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精英的思想观点,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视角解读社会民生关注的话题,弘扬中华文化“以人为本”、“和谐”思想的普世价值。8月24日,奥运会闭幕之日,网站英语频道也开始启动。网站每日发布原创文章,遍布世界多地的上千名义工参与到编辑和写作中,召开远程网络会议,商议组稿发稿事宜。学诚法师在繁忙之余,坚持亲自审阅博文、回复读者留言。至今,使用中、英、日3种语言的这个网站,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点击浏览。
“佛门的意思是广结善缘,佛门广大,本来就是社会大众的,佛教的传播形式和弘法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恰当地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发展,在这个时空因缘下,就必须要以大家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形态存在。”学诚法师指出,尽管佛法的教理、教义是古老的、传统的,但佛教徒和出家人不是生活在古代的人。
传入中国已2000多年的佛教,从不曾变成“文物”或“标本”,它在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始终与中国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融合,如今,许多言谈中信“口”手拈来的成语甚至日常用语,均出自佛经,虽然不少人对此并不知晓。“中国的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民俗了,至少对佛教有好感的人是非常多的。”学诚法师说,佛教曾经发挥了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道德教化、安定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等社会作用,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尊重、保护并全面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而对于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在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诸多全球性挑战面前,中国佛教应在促进传统文化的兴扬、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责任中尽一份力。”
“外国人要想了解中国,可能从一个很小的点(如微博)来看我们。”就八语微博,学诚法师表示,了解中国佛教和出家僧侣生活状况以及信众想法的人并不是很多,其原因就是语言的障碍。
事实上,早在2006年,学诚法师就组织义工建立了翻译中心,聚集了一大批来自高校教授专家、专业翻译、海归等高端人才,并在法会当中开设多语种诵经以及译员交流研讨会等。
“文化交流本身是相互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碰撞,有摩擦,却会找到共同点。”学诚法师认为,有共同点才会有共识,有共识才会有朋友。
善事天天做
前不久,学诚法师“微博”了这样一个消息:3月16日,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第一届理事大会上,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被评为“先进集体”,其秘书长林启泰和秘书长助理王璐被评为2011年北京市优秀慈善工作者。
在学诚法师心中,让僧人和居士走入社会、服务众生,与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帮助人们获得心灵解脱同等重要,这也是仁爱慈善基金会的缘起。它由学诚法师和众多善心人士发起,于2006年金秋成立,以圆成“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的夙愿,将慈悲济世情怀传递给社会大众。“佛教的慈善事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慈善,更是精神上的慈善。受到帮助的人,一方面得到物质的援助,同时心灵也得到净化。”学诚法师说。
弘法利生、造福社会是寺院的第一责任。在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中,基金会共筹集投入16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赈灾。2010年在玉树地震中,筹集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灾区最大的3500平方米的板房校舍;学诚法师也亲自主法多场消灾祈福法会,祈愿三灾永息,逝者往生净土,生者吉祥安康,重建美好家园。
几年前,林启泰是个有钱的老板——一家市值几十亿元的上市通讯公司的董事长。而不断看到的生意场上尔虞我诈、甚至有人为了金钱而背弃亲人之类的种种事情,使之经常寝食难安……终于他决定舍弃凡俗,到龙泉寺,创办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基金会。目前这一基金会1万多名义工(志愿者),长驻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