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工技艺
苏州工匠善雕琢中小件,以“小、巧、灵、精”出彩。“巧”是构思奇巧,特别是巧色巧雕尤其令人叫绝;“灵”是灵气,作者有灵气,作品有灵魂;“精”是一刀一琢皆精致细到。由于近现代以来玉雕工具的不断改进,更为玉雕的精工细作创造了有史以来无可比拟的条件,因此无论圆雕、平雕,都优美别致,图案线条刚柔结合,婉转流畅,毫不拖泥带水,不留碾琢痕迹,给人以方寸之间天地阔之感。特别是苏州的薄胎器皿件,充分运用圆雕、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阴阳细刻、取链活环、打钻掏膛技术、制口琢磨技术等不同的雕刻工艺,使其更加华美而精巧,成为“苏作”细作工艺的扛鼎之作。
玉雕中心一般是和经济中心相一致的。由于,雕出来的东西要能卖出往,玉工才有饭吃,特别是精品玉雕,历朝历代都可谓奢侈品,其价格在任何年代都是让人看着眼发直,心里发沉的。收藏级的玉雕件能够卖得出,都是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目前,北方的玉雕中心理所当然在北京,南方的中心在上海。而苏州和扬州因为历史文化的渊缘和人杰地灵,目前玉雕业还是相当发达,目前仍有2-3万从业者,苏州的玉雕作坊数不胜数。有单干的,有三五个人的,有十几个人的。
“苏州工”俗称“苏帮工”“苏工”,玉雕作品以小件为主,瓶炉、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能,剔地阳纹、浅刻阴纹和镂雕工艺是苏工的传统技艺和特色。几百年来,玉雕艺人在传承传统技艺上殚精竭虑;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上也紧随潮流;市场竞争为苏州玉雕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今天,苏州玉雕业已形成作坊、工作室、创作室等几百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人琢玉、爱玉当与苏州人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有关,温润而涵泳的水文化滋养了苏州人温良恭俭的品性,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塑造了苏州人温文尔雅的情怀。历史上的玉雕人以宗教虔诚般的敬业精神,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所感、所思、所悟全部倾注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充满了人格化的作品,他们通过制作来愉悦感情,满足审美的想象和精神上的追求,也给后世留下了极具文化内涵的艺术财富。几百年过去了,历史又仿佛重现。苏州经济的发展、民众的富足,使玉器收藏爱好者日增,琢玉业再掀狂澜。在古城区相王弄、光福、东渚等地已大大小小分布了几百家玉器作坊,发展日盛,各地玉雕名手也纷纷集聚苏州。不少年轻玉雕高手有志于做传承和发展“苏帮”玉雕优秀传统的玉雕人。
参加本次晋京展的14玉雕名家是当代苏州玉雕的代表,他们之中既有名闻遐迩的名家高手,又有初露头角的青年才俊。玉雕大师杨曦的作品充满个性,却不过分张扬,作品《水乡谣》中的江南女子,将杨曦的美学观诠释得淋漓尽致。润洁的白玉,犹如江南女子晶莹如雪的肌肤,白,而不透明,滑,而不油腻。一袭长发萦绕腰间,深情一望,似在凝视远处的烟雨楼台,又像在怀想心中的那一个“他”。蒋喜是一位在继承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同时致力于发展创新的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在传统气息浓郁的造型之中,透出新鲜强烈的时代精神。此次参展的玉器精品无不以其精巧的构思、丰富的寓意、精湛的做工凸显出当代苏州玉雕独特的艺术创意和精美细巧的地域特点,是当代苏州玉雕技艺不断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
北京爱慕美术馆承办的的此次“苏州玉雕大师作品晋京展”,由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北京苏州企业商会主办,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玉雕专委会协办。参加开幕式的有苏州市市长阎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委(中将)许耀元、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季允石、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著名外交官、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沈国放、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导演丁荫楠、中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郁钧剑、著名导演张纪中以及十几位玉雕大师。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艺术与文化展示与交流的非商业性的平台,推广品质优秀、品味高雅的艺术的爱慕美术馆,在此之前还曾举办过“苏州花鸟画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核雕作品晋京展”等多次不同风格的艺术展览,让居京的文人雅士们得以领略苏商的儒雅和吴文化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