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经营,继续弘扬“禅茶一味”
牡丹园店的成功不仅为“露雨轩”赢得了口碑,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那就是客满时的等座问题。张赞说:“茶楼不像饭店,客人吃完了马上走,喝茶不知道客人什么时候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露雨轩适当提高了价位,并在附近的双秀公园北门开了一家新店。这家店入口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放生池”,池内鲤鱼游弋,店内特意设了一个佛堂,内有三尊屹立的大佛,茶楼上下布满了与佛教相关的雕刻、塑像和字画,包括从其他古寺收藏来的镇店之宝——精雕细琢的清朝木雕“释迦牟尼全佛图”、“如来说法图”,以及造型古朴的18尊明代的金丝楠木雕塑“18罗汉”等。
双秀店将古色古香的老式桌椅、瓷器碗筷摆放给顾客使用,还独具匠心地把明清时期的精美床头拼成巴台或隔间。店内有中式、泰式各种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包厢,有苏式,广式、京式各种家具,有的包厢密宗文化浓重,有的则禅宗文化浓重,而里面的摆设、挂件自然都和佛教相关,就连包厢名字也是取自释迦牟尼的两句话,被命名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等。此外,顾客还能欣赏庄严肃穆的佛教茶艺表演,品尝与茶相关的如“普洱茶炖黑松茸”等独具特色的素斋饭,店内也经营手串、佛珠等高端工艺品。
张赞说:“我不会像博物馆一样,把这些收藏用绳一围,让人只能去看。我觉得这没有意义,这些家具本来就是旧的,客人可以随便坐,坏了也没有关系,有木工可以修。我精心打造这个茶楼,希望生命期会很长,茶楼年代越久远,这些古董越会升值。”
对于张赞,他的愿望是让客人“眼、耳、鼻、舌、身、意”这佛教概念中的“六触”都得到享受,眼睛欣赏到赏心悦目的家具和摆设、耳朵听到美妙的音乐、鼻子闻到各种茶香和礼佛的沉香、檀香,舌头品尝各种可口的茗茶和点心,身体直接接触明清的古董家具,从而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意境。
张赞介绍,目前70%到80%顾客都是比较喜欢佛教文化而前来光顾。他说,佛教讲究“殊途同归”,茶楼融合了很多宗派,而没有特意去突出佛教的哪一宗哪一派。店内定期举行一些佛教文化乃至国学文化讲座,有很多国内外佛教友人和文化名人也常来光顾,包括日本大使以及东南亚等国爱好品茶和佛教的国外客人等。经常来喝茶的赵先生表示:“这里的氛围不错,茶和佛文化结合得非常好,我经常来这和朋友谈事情。”
有意思的事,尽管“露雨轩”是一座佛教文化主题茶楼,但店内的员工却不一定都得信佛,也许这也是张赞提倡的“殊途同归”的一种诠释吧。